河北省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途径研究

2009-07-31 06:59焦伟伟权聪娜
北方经济 2009年1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劳动力素质

焦伟伟 权聪娜

一、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首先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我国农村现有2.4亿农户、8亿农民,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是为农民建设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有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现代化知识、观念开放的新型农民。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成功。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就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能掌握新技术,开发新思路。创新经营的新型农民。总之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变农村的现有人力资本,通过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实现新农村建设。

其次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

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政策、投入、体制、机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我国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要实现科学化就需要农民掌握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更是出于低等教育水平。难以适应科学化的需求。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普遍学历层次偏低,现有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所以要实现现代农业,实现科学化就需要提升农村现有人力资本,培养新型农民。

最后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的出现,也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才能实现现代农业建设。

二、新型农民培养现状

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文明,提高农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农民转岗的专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为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直接动力。2008年我国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

国家将在三个方面出农民教育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一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将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力争参加绿色证书培训的农民在2003年2296万人的基础上,到2010年再培训1600万人,使农村每8户农民中有1人参加绿色证书培训:二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力争参加培训的农民在2003年280万人的基础上,到2010年再培训800万人,使每个村民小组有1至2名优秀青年农民参加培训:三是适时推出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力争到2010年培植10万名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达到每个乡(镇)培植2至3人。积极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民致富信息及时送给广大农民。

三、河北省新型农民的培养途径

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新型农民方面具有艰巨任务。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普遍素质偏低,教育程度落后,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发展规划,目前河北省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典范:邯郸县的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总体来看,培育新型农民要走两个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减少农民的数量,将农民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过剩,有一部分农民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但现行体制和政策仍在束缚他们的变迁。即使农民转移到了城市和城镇也遭到不公平待遇,医疗,养老及子女入学等都是问题。此外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在城市生活也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普遍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收入偏低。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培训等方面给与支持,使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主要通过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从事一些专业性的工作,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目前国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通过转移培训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程。

(二)农村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移

大批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提高这些农民的素质,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要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实现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根本解决农民素质偏低,教育程度不高的状况就要从教育入手。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着基础性、根本性、全面性的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

业转化的必要的文化基础。对此各级政府应该从财政上,政策上给予农村教育大力支持。国家颁布实施的“两免一补”各级政府要贯彻实施,还要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措施。只要有利于农民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都应该实施。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一项长远措施,为了实现现实农民素质提高,实现农民增收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要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要紧密结合农时季节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从2004年起,由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50万人,转移就业220万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阳光工程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规模,调整实施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河北省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省情的培训政策,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培养新型农民。

一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班,分批次。分种类培训。二是发展远程教育,目前省外已经有些地区开始对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是选取优秀农民进入高等教育院校学习。我国目前平均每百名农村劳动者中科技人员只有0.023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而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达45%至65%。农村缺乏高素质人才已经制约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延缓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影响了“三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竞争能力。在农村中存在一部分技术水平,知识水平较高的农业,对这些农民进行重点培训,选取一部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些农民将来可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英雄人物,通过高等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素质,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再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符合我国农业大国国情的政策措施。新型农民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劳动力素质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