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户同心、互利共赢,普及科技、建设新农村”为宗旨的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千户同心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协会成立于2007年9月3日,加入协会的农户有826户,覆盖人口4131人。协会在种养业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土地流转、物资统购、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服务。目前,协会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大、中、小型配套农机具20多台套。
合理流转土地搭建农业产业化平台
为培育壮大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协会本着农户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吸收农户以实地入股,将土地合理流转,统一种植。协会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在前期工作中对加入协会的农户们免费提供农机服务。2010年,在村党总支的有力协调下,将两个自然村的500亩水浇地流转到协会农户;同时又掌握了3000亩水浇地的经营管理权,采取统一种植的运作模式,种植甜菜,发展订单农业,改变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的状况,探索了一条解决因农业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农业生产率持续下降等问题的新路子,为实现本村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生产基地
协会每年组织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农户需要什么技术,协会就请来相应专家讲课和指导。在2010年春耕时节为农户们提供了低于市场价格的优质化肥1600吨,低廉的价格为社员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达32000元。在秋收时节将农户所生产的农副产品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不仅能够减少多余的中间环节,而且还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实用技术协会建立一处100亩的土豆种子培育基地,为农民培育了50万斤优质土豆种子。建立了2400亩的笤帚苗子生产基地,引进笤帚苗子加工企业1家,为发展规模化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协会为进一步拓宽社员增收渠道,改变过去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协会引进了梅花鹿、杂交野猪、獭兔、农家鸡等特色养殖品种;新建梅花鹿繁育基地一处,梅花鹿种鹿存栏量已达到60多只。协会选定5户养殖示范户。经过两年的努力,梅花鹿养殖声名远播,鹿产品销往辽宁等地,经济效益可观,每头鹿为农户增加收入1000元;2010年末,杂交野猪繁育基地存栏量达到80头,协会50户农户专门从事杂交野猪的养殖,所生产的野猪肉销往辽宁、河北等地,每头杂交野猪纯收入800元左右;协会筹资新建獭兔养殖场五处,2009年从江苏引进的600只优质种兔,现存栏量已经达到2500只,协会计划将这些种兔投放给40户农户, 獭兔皮将成为养殖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家禽养殖方面,协会与多个合作伙伴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经引进了2万只纯农家鸡幼雏,投放给20户农户,采取纯天然的散撒喂的方式,打造独特的乡村绿色品牌,每只农家鸡将为养殖户带来20元左右纯收入;2009年10月,协会在查干沐沦河沿岸的荒滩上,挖建了一处水面面积约20亩的鱼塘,投放鱼苗一万斤,发展生态渔业,为社会提供休闲娱乐好场所。
“四好四引导”勾画未来路
在未来三年科普工作中,协会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协会农户科学素质为重点,更加深入地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手段,努力提高农户种植、养殖技术水平。重点做到“四好四引导”。一是牵头好,切实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二是服务好,将从农民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引导农户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结合农牧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工培训等,从技术管理、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等方面对适用技术协会管理人员及成果开展梯级培训;强化对适用技术协会、农民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三是导向好,引导农户提高规避风险意识,引导农民组织自律。四是渗透好,协会不仅要在发展经济方面做出表率带头作用,还要在文化事業方面引导农民群众提高品味。
继续健全和完善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宣传和推广土地流转经营、统一种植等先进生产经营模式,让大多数农民可以得实惠。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通过农技示范带动新品种的推广和使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种植业方面,实现甜菜和马铃薯种植实现集约化经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做到集中大面积种植。协会在其中协调好“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统一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特色养殖业方面,在做好养殖示范户的技术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聘请县内外专家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实现特色养殖业的“四良四改”,即良种、良料、良法、良舍,通过科学养殖,为市场提供优质畜禽产品;加快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并逐步扩大规模,使之成为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大力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广泛宣传和加速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引导农民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房力民 编辑:马亚韬)
(内蒙古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