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策略的探索

2012-05-08 00:57韦建强
新时代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实施策略信息技术

韦建强

广西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河池547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教学工作的重任。有效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策略,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做好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德,结合网络犯罪案例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高中信息,信息技术,德育渗透,实施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穿插讲述一些IT界的精英人物和他们为了振兴祖国做出奉献的感人事迹,介绍当前国内国外计算机领域的情况和国家如何急需人才的现状,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2.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工作,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中小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立定坚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与道德认识水平,因材施教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处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识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信息海洋”,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他们极容易“迷失”、陷入“网瘾”,深受不道德的网络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的欺骗与伤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把握这一群体里每个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道德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个体化教育。

4.用榜样示范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学中,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定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敬仰和模仿范例,以正面人物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鼓励学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自身要具有使用和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

例如,有的学生习惯把自己的用户文件存放在系统软件的目录中,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保存文件时,注意到这个问题,按照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对这个问题不注意,由于高中生存在很强的模仿心理,他们就会仿照教师的做法,甚至有可能养成终身难改的不良习惯。类似的例子还有练习Windows操作命令保存和删除文件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文件类型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或文件夹等。

5.利用操作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日益紧密,竞争与合作同在。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与人合作的重要性。高中生作为网络社会中的一员,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具有组织、协调各种力量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电子板报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学习使用计算机。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学伙伴”等互助学习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同学来带动兴趣不足的学生,使他们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长进,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提高。

6.结合网络犯罪案例渗透法制教育

当今,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道德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互联网应用的时候,可以号召学生一起来净化信息环境,不传播不文明的言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言论的诱惑;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有的青少年随意删除文件、更改系统设置,以至恶意攻击政府网站、破坏金融机构数据、窃取考试信息以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习《信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及恶意文件,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必须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与网络共处同一时空的高中学校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内容,积极有效地采取多项措施,使学生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中得到熏陶,最终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文海山.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湖南教育,2008.1.

[2]石国锋.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实施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