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2-05-08 00:57李文娥
新时代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培养

李文娥

陕西省洋县磨子桥镇中心小学洋县723308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索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能力,培养

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诚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正比古人所说的那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索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1.留给学生“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给学生少许时间,让学生把话说完,问或投以微笑,也许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心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留下一片未定的意蕴空间,引导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热情。例如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一文,本人运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图片课件,一边播放图片,一边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有了初步感悟;接着,本人又一幅图一幅图播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季节欣赏。每播放一幅图,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然后让学生说出不同季节景物的不同特点。如欣赏“春天的小兴安岭,”学生通过对新枝嫩叶,小溪、小鹿等景物特点的描绘,感受到春天小兴安岭迷人的景色。这样图文结合,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探入到探究小兴安岭夏、秋、冬季节景物特点的过程中去,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发言,很快领悟了课文内容。

2.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自学自悟中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如果让学生立即回答,很可能只有个别学生达到这样的思维程度,而大多学生侧失去一次创造思维的机会。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并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实现创造想象,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卖火柴冻死街头的事,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本文,本人首先利用了多媒体配乐感情读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接着让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思考:小女孩每檫亮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情感?最后让学生分组交流看法,推举组代表发言,使学生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所见所感,领悟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切实体会到剥削制度的罪恶,理解了内容较深的文章,达到了技能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调节评价作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尤其是某位学生提出了独特想法,即使错了,也要予以支持和鼓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习解,这样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本人抓主文中重点句“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中的重点词语“立刻”让学生将这个词语换个说法,学生稍加思考就用“连忙”、“急忙”、“马上”替换了句中的“立刻”,而且说出了自己这样的改换原因。但有个学生却回答用“缓缓”替换“立刻”,理由是:小马边跑边思考老牛的话是否正确。本人及时鼓励他说:你想得很周到,有道理,只是替换后与原句意思不同了,下课后细心琢磨一下就会明白。这样训练了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把语言文字的教学落到实处。又如根据《狼和小羊》课文特点,我设计了续编故事的训练,学生展开了想象的双翼大胆设想,设计的故事异种有同,同中有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们互相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的故事结果,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发现,这样的合作互动,仿佛是学生们手持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中分享创造的喜悦,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进而成长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使语文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