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曼君
【摘 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成为了我国对内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思想成为了对外处理国家关系的政策;和平统一思想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发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真谛。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40-01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冷战”结束,多极化风行,这一切都在深刻改变着全球政治版图。新一波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不仅继续活跃在政治领域,而且深入到经济和文化领域。从国内局势来看,民族问题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2008年西藏“3?14”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的发生令人震惊,发人深省。此外,“台湾问题”这个“最大的国殇”,一直牵动着海峡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认真思考并领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提出民族平等思想,成为对内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
孙中山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惨痛教训后,提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各民族平等共处。他说:“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所望以后五大民族同心协力,共策国事之进行,使中国进于世界第一文明大国。” 体现了孙中山推行民族平等的思想。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向国内外郑重宣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平等思想及其政策主张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对内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
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体现了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新中国建立以后, 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 实现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创举。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共同性与特殊性的正确结合;是自治权和自主权的正确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绵延的权利,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所有的这些都是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所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提出和平共处思想,成为对外处理国家关系的政策
孙中山晚年, 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的重点由国内民族问题转向了对外反对压迫, 也就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力求取得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但他把帝国主义侵略者同这些国家的人民严格区分,把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又同这些国家的正常交往区别开来,从而显示了他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的理想,以及他广阔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眼光。孙中山提出的和平共处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对外处理各国关系的政策。
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孙中山主张讲公理不讲强权,要用东方的王道主义去感化西方的霸道主义,逐渐缩小双方文化的差距,为人类和平共处寻找共同点。 “冷战”结束后,虽然全球形成了一超多极的国际格局, 但是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平等因素还是很多, 建立公正、公平的国际新秩序任重而道远。继承发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就是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 在经济上互利双赢,在文化上维护安全,为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三、提出和平统一,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途径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国人民意向所趋是反对国家分裂,谋求和维护国家的统一,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是全体炎黄子孙神圣的历史使命。孙中山在《和平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提出的和平统一思想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途径。
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孙中山主张国家统一最好采用和平方式。他深知兵戎相见,两岸人民就会遭殃,将会浪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孙中山主张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用兵。1923年1月,他在《和平统一宣言》中说过:“文窃以为谋国之道,苟非变出非常,万不获已,不宜轻假兵戎,重为民困。”
总之,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发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应当与对内民族政策结合起来,应当与对外策略结合起来,也应该与民族统一大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孙中山.建国方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 孙中山文集(上)[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7] 曾成贵.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7(5)
[8] 都淦.孙中山民族平等思想与祖国大陆之民族区域自治[J].社会科学研究,1997(4)
[9] 林家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世界和平[J].文史哲,1998(6).
[10]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10-10
[11]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2
[12]廖大伟.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彭明.孙中山反帝爱国思想的历史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