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之我所见

2014-05-30 10:48张浩卿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新课程

张浩卿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需要尊重与关注之时,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德育体系、校园文化氛围 、全员育人、家庭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新做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必须走创新之路,才能走出一番新天地。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思路与个人任校长五年来的实践经验略谈个人看法。

一、齐抓共管,形成德育体系

(一)学校教育

1、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学校德育工作是否扎实有效,领导班子的态度和决心是关键。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一线,到各班级上德育课,面对面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在学校广泛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2、学校要高举德育大旗,要把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渗透到班级,直至每一个人的思想深处。学生要充分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每天都要设专人负责检查,班级的卫生、纪律、文明礼仪等。

3、学校要经常举办道德知识竞赛、广播讲座、板报,以及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常规,常抓不懈。以此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参与体验中提高认识,提高觉悟。

4、建立校长信箱。学生对学校管理存在的疑惑、对校园建设的意见、对不合理现象的投诉等,都可以通过校长信箱与校长进行沟通,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站进行解答,打消学生的各种疑虑。

5、依托学校特色建设,大力推进养成教育,用书香滋养、用德育、礼仪素养成就謙谦少年。

(二)班主任教育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靠班主任的引领,班主任离学生最近,接触学生最多,给学生的影响最深远,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在教师队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班级的量化考核也应加入到对班主任期末的考核中。例如我校进行的班级量化考核,把平日学生的表现,参与活动的情况,加入到班主任期末总评,优奖差罚。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据了解,有的班主任责任心虽强,但思想感情、工作方法过于生硬,动辄对学生横加批评,既动气自伤,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教情绪和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举办班主任工作的专题培训。

(三)科任教师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科教学以德育为核心。科任教师的教学与德育份量一样重,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不可忽视。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让每一个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自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自主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校园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橱窗、展版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规范班室布置,体现出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我们要求教师做到:(1)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2)教师坚持每天做到反省自己的言行。如:我进课堂前穿戴整齐了没?我上课接听手机了没?我体罚学生了没?我今天课外阅读了没?(3)“课前5分钟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演讲、讲故事、朗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渗透,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

学生修身立人:(1)我校从“把话说好,把路走好,把课上好,把字写好,把操做好,把地扫好”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日行一善”行动、开展美德少年、礼仪之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等。(3)组织值班教师“校园巡摄”,用影像真实记实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促进学生精彩道德的养成。

将“绿色学校”作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点,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贯彻《新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

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会资源,网络上广阔的天地是用之不竭的信息化资源……

三、重视载体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规教育,坚持做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都具有教育性,针对性。

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科德育渗透。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的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寻找对学生进思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德育活动,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如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

四、重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论坛,通过“家长论坛”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又如我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及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技术优势,创立河庄完小网站“家长学校”,网上开设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家长心声、家长委员会、告家长书6栏目。通过多种方式,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与家庭一起共同解决。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我们学校的德育环境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人更美”,让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1、《中小学德育纲要》

2、《教书育人》2012年第4期

3、《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