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教学

2014-05-30 21:53卜瑞霄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流利重音语调

卜瑞霄

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突出学科特点,促进阅读训练和知识积累,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也是一个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作为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它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朗读,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第二,通过朗读,能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三,通过朗读,能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通过朗读,能展示作品中的形象,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如此,朗读还能起到检查阅读效果的作用。

在教学中常使用的方法有:教师泛读、领读和学生单读、跟读、分角色读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使用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流利、有表情的朗读。正确,是朗读的起码标准和基本要求。它要求朗读时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句读分明,还要求不添字、漏字,不重复颠倒,基本上能控制语调和节奏。理解,是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要求朗读时能较好的传情达意,不读破句,掌握字、词、句、段以致全篇的意义,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流利,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读的熟练,读时语气连贯,速度适宜,节奏恰当,顺畅流利,沒有诘屈聱牙之感,并能明显而准确地读出文章的语气。表情,是朗读的最高要求,在朗读时能够正确地表达出文章的基本情调,掌握文章中喜怒哀乐的情绪交流,并能恰当地辅之以表情和动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都是强调了“读”的作用。教师对朗读教学要加强指导,指导的着眼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为此,一方面要在朗读过程中始终指导学生钻研课文,理解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感情;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学生的朗读实践,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知识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停顿、掌握重音、控制速度和运用好语调。停顿首先要注意语法上的停顿,也就是根据标点符号作出停顿。其次要注意逻辑上的停顿。逻辑上的停顿,不是有标点符号决定的,是为了把一个句断开,或突出句子中个别的词语。以便听的人容易掌握句子的意思。重音也即重读,它是根据朗读中的感情需要来定的。一般说来,文章中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并能突出主旨的文句,应该重读。重读时或者加强音势,或者延长音节,或者重音轻读等,都以加强听者的印象为目的。速度也是朗读的一个要素。朗读中的速度,是和文章的内容、感情以及人物的性格有关的。什么地方该快读,什么地方该慢读,什么地方该用中速读,都必须细致研究。语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快慢的变化,也就是声音的抑扬顿挫。

朗读课文还要研究和掌握全篇的基调和节奏。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是以强烈的抒情为基点的,朗读时的节奏应富有变化,开头两自然段,应由缓而急,使感情逐渐加浓,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中间各个过渡段,抒情意味浓,朗读时要从容自然,把其中隽永的韵味读出来;结尾处,作品的感情由高潮而平展,把对志愿军战士的感谢与热爱化成了层层回荡的余波,久久不已。进而“进入角色”,是文章如出我口,如出我心。这样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再现,达到“披文以入情”,真正把作者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爱国主义熏陶,从而启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流利重音语调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流利口语练习
生人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