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4-05-30 06:32张海晏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口算梯形平行四边形

张海晏

数学新课标指出:只有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感受,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浅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步骤: 1、看题、读题、审题,要求学生观看例题中的情景图,获取信息。 2、通过信息画出线段图和写出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3、以等量关系式为突破口列出综合算式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利用“看问题—找条件—点拨—列式解答”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让给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百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两步计算。另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速算方法,比如: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等。要使学生的计算达到既准、又快,除了加强概念教学,组织有意义的练习以外,还必须提高学生在运算中进行智力加工的自觉性。

估算是当前国际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的一种能力.在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灵活的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系统计算后去估算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方法去检验结果。因此,在一定口算与笔算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验算和估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教學中创设学习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动手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1、引导操作,让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2、让学生感知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梯形的底与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 3、从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能得出什么结论?从而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和概括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意识。再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从而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务进行数学处理的最初步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达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提供各种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先让学生摆小棒,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摆小棒的过程说出来。这样既让学生动手、动口,又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动手、动脑、动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口算梯形平行四边形
玩转梯形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