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014-05-30 11:47梁东升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提高成绩阅读能力数学教学

梁东升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阅读这一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掘必要的知识体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质疑。阅读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因素中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阅读能力 提高成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却为教师所忽视。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重视数学的阅读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阅读的真谛,但往往谈起阅读,一般都联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教学,认为数学就是多做几道题就可以了,其实数学阅读对课本知识的掌握、题意的理解、数学成绩的提高等方面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数学阅读的内容是数学符号、数学图表、数学术语等数学语言。阅读的原始知识积累和逻辑规则是公理、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及推论等内容。华罗庚教授曾指出“读书要实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论述非常精辟形象。“由薄到厚”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把知识进行发散、类比、联想,做到由此及彼、由少到多、由部分建构成整体。比如对一个概念学习,应该思考产生的背景、本质、适用条件,与其他相关、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由薄到厚的过程就是揭示数学内涵,解释和理解数学符号、数学推演的过程。“由厚到薄”是通过阅读,把问题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使之具有优化的结构、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对于阅读对象,要不断归纳问题类型,总结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

二、閱读对解题有重要帮助

1、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题意

对数学问题的解答最重要的是题意的理解。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读题的习惯,教会他们怎样阅读试题,去发现试题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意思,才能知道题目要解决什么。此外,找出题设条件与所求结果的内在联系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2、阅读还能发现题目中隐性条件

有的题目学生读完之后感到很困惑,这在于他们不知从何处着手去分析思考,没有发现题中隐藏的条件。教师就要教给学生挖掘隐性条件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能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挖掘隐藏的条件,找出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点。其实阅读就是找出题目隐含条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多读、细读、研读,读懂题目意思,才能发现题目中的一些隐性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数学课本着手。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写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课材料的来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阅读,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在课堂之外鼓励学生课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和数学故事,促进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阅读这一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掘必要的知识体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质疑。阅读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因素中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

猜你喜欢
提高成绩阅读能力数学教学
指导“高三班级成绩提高”的三点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有的放矢,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