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如何挽留学困生

2014-05-30 14:21李坤坤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信心学习策略学困生

李坤坤

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恰当的学习策略,性格内向的学生还存在着交流障碍。而新课程内容多,课时紧,留给学生复习的时间较少,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班上便产生了“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表现不好,影响了班集体,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般地说,老师比较关心重视品学兼优的学生,其实“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热情关心。作为教师,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不要冷落“学困生”,要让“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关心,感受到被关心温暖,从而鼓起学习的风帆。

一、树立信心,让“学困生”看到“前程”

由于缺少语言氛围及文化差异,有些学生从小学接触英语开始,英语就学得一塌糊涂,慢慢地就失去了兴趣。到初中,随着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的增多,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提高,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就有了“畏难”情绪,导致“怕”英语而不愿学英语。慢慢地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上课经常开小差,参与性低,甚至完全放弃英语学习。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学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信心。而要激发人树立信心,关键是要找准“触点”。

学生赵晨阳,数理化成绩非常优秀,而英语成绩却很差。为了促进其学好英语,我三番五次地做工作,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经历的失败太多,对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信心。那么他的问题出在哪呢?《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而学习策略又分为了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而学困生由于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较低,缺乏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不能较好地计划、评价、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致学习活动处于一种糊涂盲目的状态。基于《课标》理论,我对赵晨阳的情况做了全面的分析:该生缺乏自我调控毅力,他各学科学的好坏,完全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因此,促使他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发挥其意志调控作用。该生对自身的潜在能力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自己具有学好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英语学科,对自己的定位较低。激发这样的学生树立信心,话不在多,关键要找到“触点”,让他引起心灵的震动。“赵晨阳啊,你天资聪颖,是塊栋梁之材,如果你英语优秀,你将前途无量!”我在和他闲聊时说道。“现在国际间的交流都是用英语传递的。像你这样的人才,眼看就要因英语耽误了前程,真是太可惜了!”这看似随意丢下的几句话,却引起他内心极大的震动,并埋下了一定要学好英语的“火种”。从此,他树立了要学好英语的决心,英语学习一天一天的好起来。

二、传授方法,让学生掌握学好英语的“金钥匙”

当“学困生”再次燃起学好英语的信心时,怎么样让他们的信心变成恒心呢?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困生”掌握学好英语的“金钥匙”,要他们体会学有所成功后的喜悦。针对此,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上课时同桌提醒旁边的“学困生”认真听课,参与讨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学生就是从课堂上开始落下的。提高课堂效率始终是我作为老师的一个追求。因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家庭的辅导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在课堂上都没有学好,可想而知,在家里是没办法学习的,这样,“学困生”就会越来越多。所以狠抓课堂45分钟。

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大多数“学困生”往往是 “笨鸟不飞”。教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我利用辅导课帮助他们预习新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单词,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和正确发音,熟悉词义,理解课文。和他们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并多花时间。

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 对于“学困生”的作业我经常是面批,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一单元结束的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叮嘱他们千万不要把太多的缺漏带到下一单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好差结对,营造转化差生的氛围,也是帮助“学困生”前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日常生活我注意到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喜欢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一起,有一种不求上进的心理。我将好差结成对子,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并选拔为组长,要求其对全组的英语学习负责,这样,对组长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压力。

三、科学评价,让每位学生昂起头来走路

学生是否学好英语,这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感态度、学习动力等诸多因素。而要鼓励学生有动力地积极学习,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改革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是激发和爱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灵丹妙药”。传统的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的最后成绩,即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即形成性评价。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因此要转变旧的评价观念,改革评价方式,将评价的重心转向关注学生英语学习求知的过程和努力的程度,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英语学习的进步状况。

产生“学困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转化他们的方法又是灵活多变的。而最终起到良好作用的一定是“对症下药”的那种。因此,要彻底转变“学困生”我们就必须细研“学困生”成因,巧开“对症下药”良方。这样我们才能挽留住“学生” ,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信心学习策略学困生
信心和山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KX5的耐心与信心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