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方法的研究

2014-10-21 12:28杜粉静郑鸽之高珩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手卫生静脉输液护士

杜粉静 郑鸽之 高珩

【摘 要】目的:探讨减少静脉输液时护士手部细菌污染的方法,提高护士手消毒的效果。方法:让30名护士依次在三种不同的管理监督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研究者对护士的手部进行现场采样,并将采样进行细菌菌落数培养。结果:三种工作条件各进行30次采样,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士;手卫生;细菌菌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28-02

The approaches to minimizing the hand bacteria of nurses perform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Abstract】Aims: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of minimizing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du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hand hygiene.Methods: During 30 well-trained nurses performing intravenous perfusion, each of them required to perform the procedure for thre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same standard under three different management conditions, supervised process without patients hand hygiene, non-supervised process without patients hand hygiene and supervised process with patients hand hygiene ,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on-site sampling from the hands of those nurses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intravenous perfusion. All the samples were quantified for colonies by bacterial culture.Results: Bacterial colonies of those samples from thirty nurses enrolled to evaluate the three management conditions, supervised process without patients hand hygiene, non-supervised process without analysis of those three management conditions.

醫院交叉感染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威胁医护人员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是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及最直接的方法。然而有关研究表明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依从性较差[1],手部污染情况较重,特别是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时[2],经常是连续为多名患者操作,这样就增加了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减少静脉输液中护士手部细菌污染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感染然性疾病科、血液科承担临床静脉治疗工作的护士30名,由主管护理师,护理师,护士组成。护士平均年龄为28.4岁,平均工龄为9.3年。研究涉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岁,均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 护士安排在三种不同的管理监督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条件一护士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为每位患者输液前用洁芙柔免洗手消液进行手消毒,并且研究者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条件二护士按照常态进行手消毒和操作,研究者不跟踪监督;条件三在输液前,研究者对接受观察的患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七步洗手法,并监督患者在护士为其输液前进行卫生手消毒,而护士则按照常态进行,研究者不跟踪。待护士为第七名患者操作完毕,准备为第八名患者操作前,立即对护士进行手部采样。

1.2.2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试纸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1.2.3 检测方法

1.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条件一与条件二的手部细菌菌落数有差别,说明在不同的管理条件下护士卫生手消毒的依从性不同导致效果不同。条件一下护士能够按照卫生手消毒的规范进行,为每位患者静脉输液前都洗手,并且步骤完整,方法正确,效果较好。条件二下护士无人监督进行操作,手部菌落计数结果不合格。本次研究观察的护士都接受过洗手规范的培训,完全能掌握规范的洗手方法,理论上都应该能够按照标准的规范洗手,但是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研究者发现导致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有无研究者的跟踪监督,当有人监督时护士会按照洗手环节和规范洗手[3,4],然而无人监督时护士洗手是否能按照规范进行就取决于个人的自觉性[5]。因此导致了在不同的情况下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检测结果不同。

3.2 条件三的护士人员未变,常态操作,但是第三组对患者进行培训,纳入洗手人群,并在监督下进行洗手,结果护士手部细菌菌落数均符合标准。条件三护士人员未变无人监督,研究者认为其执行洗手的环节和规范应与条件二下相同,但是条件三增加了患者洗手的要求,这样护士所接触的患者的手都是经过卫生手消毒的,细菌数量大为减少。从而改善了护士洗手依从性不足和洗手环节掌握不好导致的细菌超标情况。

3.3 条件一与条件三统计学检验无差异,说明无论是护士按照规范洗手还是患者按照规范洗手都能保证护士的手部细菌培养达到标准。

4 结论

4.1 提高护士洗手意识 静脉输液是护士每天最主要的操作之一,也是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机会,因此护士卫生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但是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繁忙,时间紧、意识不够,往往依从性差,手部细菌培养不合格[6]。因此,应加强护士洗手的意识教育,应该通过理论培训,实际训练,及互动讨论培养护士洗手意识;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护士洗手规范的监督管理工作[7,8],将洗手质量纳入到个人考评中,随时抽查。

4.2 加强患者洗手意识培养及规范洗手行为教育 探索新的方法补充护士洗手欠缺。患者是护士的服务对象也是静脉输液操作的合作者,因此可以通过教育患者来促进和改善护理操作的效果。静脉输液操作与患者息息相关,患者在当中参与的环节很多,可以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理解静脉输液的主要步骤及影响静脉输液质量的因素,理解交叉感染的危害,从而明白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促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进而教会患者正确洗手的方法,要求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尽量洗手,这样护士从每位患者手部沾染到的细菌数大为减少,就能巩固护士洗手的效果。由于交叉感染和患者的切身利益相关,一般来說患者都能积极的参与洗手,并且洗手是一项简单、可行、易掌握的操作,所以患者的参与度较好。研究者发现多数患者都非常愿意参与到自己护理当中,多了解有关知识,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努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因此请患者在每天静脉输液前洗手是一项可行的、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丽.护理人员洗手执行情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11):3009.

[2] 腾小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427-428. [3] 王如梅,徐同梅,吕冬梅.全面手卫生督查前后速干手使用量的对比分析[J].中 国医药指南,2013,15(17):2002-2004.

[4] 张玉英,马杏云,侯改英.不同干预措施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中 国全科医学,2012,13:756.

[5] 刘玉琳.我国护理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08-110.

[6] 周会霞,杨萍,徐逸鸣.医务人员手卫生调查及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66-167.

[7] 冯波,邢娟,贺玲.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医务人员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 [J].护理研究,2012,26(31):2953-2954..

[8] 吕春荣.医护人员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54-255.

作者简介

杜粉静,女,1963年11出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1年,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理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本课题为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手卫生静脉输液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执行率调查分析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