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分析

2014-10-21 17:52黄朝玉江卫平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腮腺炎小学生

黄朝玉 江卫平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情况与原因。方法:2014年5月到2014年9月对本地区某学校的在校学籍学生1200例进行调查,调查了学生的一般资料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结果:在调查时间段内登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6例,发病率为1.33%。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接种史、并发感染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为此要积极根据暴发因素进行对症干预。

【关键词】小学生;腮腺炎;暴发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7-0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早期表现不明显,导致诊断效果不好,然后很多患者腮腺逐渐肿大,少数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 炎、睾丸炎、胰腺炎,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1】。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为此在学校中容易出现暴发性情况,同时潜伏期为16-18天,约30%的病例会出现典型症状,为此需要提高警惕,及时住院治疗【2】。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情况与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5月到2014年9月对本地区某某学校的在校学籍学生1200例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12岁;无身体原发疾病与先天性疾病;无精神疾病;居住本地区超过2年;监护人或者学生知情同意。其中男615例,女585例;平均年龄9.23±0.1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87±0.44年。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0-2007))》执行。

1.2 调查方法

在本文的调查,我们在教师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配合下让教师与学生填写个案调查表,并对所有报告病例进行登记,填写《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调查登记表》。

1.3 调查内容

本文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住址、临床症状和体征、流行病学资料、疫苗接种情况、隔离情况等。

1.4 统计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经过调查,在调查时间段内登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6例,发病率为1.33%。在临床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双侧肿大,并发脑膜炎3例,脑炎2例,胰腺炎1例,荨麻疹1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内容初步纳入调查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歸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接种史、并发感染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1。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学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并发症【3】。

调查显示,夏秋季为流行性腮腺炎的两个发病高峰,本文选择5月到9月进行调查,也是处在暴发期。一般来说,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2-3周,1-2天后出现腮部肿大,少数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常伴有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4】。本文经过调查,某某小学在调查时间段内登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6例,发病率为1.33%。在临床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双侧肿大,并发脑膜炎3例,脑炎2例,胰腺炎1例,荨麻疹1例。

与我国学龄儿童学期和假期时间相吻合,同时发病后少数病例起病急,出现发热、畏寒、食欲不振,随后腮腺肿大,造成严重的预后【5】。本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接种史、并发感染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7-12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接种学生没有发现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情况,而长期并发症感染导致机体状况不好,容易感染各种疾病【6】。

总之,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可侵犯许多组织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为此要积极根据暴发因素进行对症干预。

参考文献

[1] 吕茂军,王飞,王孟杰,等.2006—2007滨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87-88.

[2] 赵小东,胡艳霞,杨华.2006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0):957-958.

[3] 潘伟毅,蔡志坤,张冬娟.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01-2102.

[4] 金克徽,王栋梁.184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3(3):40-41.

[5] 薄芳,崔爱利.中国2004-2006年流腮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15-118.

[6] Yoko I,Tetsuo N,Naoko Y,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umps virus in Japan and proposal of two new genotypes[J].J Med Virol,2004,73(1):97-104.

猜你喜欢
腮腺炎小学生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造影锥形束CT检查在慢性腮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