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承荣
《木兰诗》里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按字面解释应是: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凯旋而归。这就不免讓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凯旋而归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在这两句中,“将军”和“壮士”是互补。“百战死”和“十年归”是对举,全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去了,有的凯旋而归。
这种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需要,往往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极少数也有三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思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现象叫做互文。
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一种常见修辞现象,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也较多地存在这种句式。例如郦道元《三峡》中的“重岩叠嶂”即是“重叠岩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岸芷汀兰”,意思即是“岸江芷兰”。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古代格律诗中,互文现象时常可以见到。因诗词受格律的限制,语句需要浓缩、凝练、简洁,无论是单句的互文,还是双句的互文,都有表意上的含蓄性和结构上的对称性。运用互文常能以少胜多,增加语言的容量,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也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古诗中也有不少互文现象,现采撷几例,供大家赏玩。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首诗是感怀之作,表达的是岁月沧桑之感。明月和关塞依旧,但时光易逝,历史却无法改变。秦汉两个王朝互相更迭,盛极一时,但最终都灰飞烟灭。秦和汉是一组矛盾的对举,明月和关塞分开,意思是含指、兼顾的,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此句中“烟”和“月”既笼罩寒水又笼罩纱,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水、寒水、细纱四种景物有机地融为一体,贴切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这是诗人带着吊古伤今的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花胜地的特殊感受,这是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景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志,笔墨是那么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烟”“月”同句相用,意蕴深远。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如果单从字面来解释,意思应该是:将军的角弓因天寒地冻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因寒冷异常而难以穿上身。这就不免让人费解。其实,在这里“将军”和“都护”、“拉不开”和“冷难着”在意思上也是含指的、兼顾的,正确的解释应是“将军、都护的角弓拉不开,铁衣难以身上穿”。此句写出了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从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
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了便于简洁精炼,在文字中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诗句中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这寥寥十六个字,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出于沧海之中,充分表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远大政治抱负。
古代诗歌里有互文现象,一些古文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体现了上下旬意义相互交错、互相补充。理解此类句子要做到兼顾前后,不能偏执一端,任意把它们割裂起来。因此本句可以这样理解:谈笑往来有鸿儒、无白丁。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眯离”,多年来许多老师都按课文注释来解释:兔子在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在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辩认。它们既然容易辨认,但下文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在这里,作者为求诗句统一,音调和谐而运用了互文。即雄兔举脚扑朔而省眼眯离,雌兔眼眯离而省脚扑朔。真正的意思是雄兔和雌兔脚都扑朔、眼都眯离。正因为如此,两兔在跑着的时候,自然就分辨不出雄雌来。
《岳阳楼记》里有这么两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字面上看来:在朝廷里当官,就为老百姓担忧,居偏僻乡里就为国君担忧。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实际上应该是居庙堂之高也得忧其君;处江湖之远也得忧其民,只有这样,方能与上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吻合,也才能与下文的“进亦忧,退亦忧”相衔接。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手法是指行文上通过上下句关系可以相互省略,在理解上又必须相互补充的文学修辞。对互文这种修辞表达方式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透过字面的意思分析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握好作品的主题内容,去体味更深层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