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盼盼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申盼盼
校门口、马路上,我们常常目睹这样的一幕:学生的书包不是背在自己的肩膀上,而是由家长们抢着背,尤其是爷爷奶奶。家长们声称,书包太重,学习很累,舍不得让孩子背书包。有的甚至说,担心背书包影响孩子长个子。
那么,书包到底该谁背呢?
最近,笔者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70名学生,进行“书包该谁背”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2%的学生选择“应该自己背书包”。这说明,在孩子的认知里,明确地知道背书包是自己的事。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是由家长帮着清理书包,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几乎没有自己清理书包的习惯。这说明,一方面孩子们开始形成了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缺少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现在,许多家长过于重视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欲求,过于偏重对孩子智力发展的投资,甚至为此不惜血本。家长们一厢情愿地帮助孩子扫清生活中的所谓“障碍”,譬如背书包、叠被子、擦桌子等等,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处理的生活事务,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家长模糊了生活中孩子成长的“界限”,孩子也就失去了历经挫折和锻炼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年龄在增长,心智与能力却跟不上的问题。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家庭教育中关键的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
教育需要雕琢,雕琢才会改变;教育需要清理,清理就要划分“界限”。
学生阶段是培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必然会让其受用一生。
教育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使命,只有家校携手,合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首先,家长需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真正认识到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步伐和节奏要统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校教育协调一致,避免出现“5+ 2≤0”(即五个工作日的教育消解于两个双休日的放松)的现象。
在“成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是举办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把家长请进校园,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进度,学生习惯培养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的帮助,促进家校合力的形成。比如说,学校会要求家长们对孩子不溺爱、不娇惯,建议家长们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劳动精神和家庭观念。
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宜包办。比如穿衣服、整理床铺、洗自己的袜子和鞋子、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尽量让其自己完成。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做不好,但没关系,关键在于练习和尝试。
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我们可以一边提出要求,一边进行指导,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对孩子所做的事情,要保持信任的态度,尽量不去干涉或阻止,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因为,自理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
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卡。通过家校联系卡,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脱节。例如,教师每天根据学生的表现填写好习惯成绩、表现,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写在卡片上反馈给家长。学生本人对在校的表现以及其他同学发现的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写上去,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带回家后,还要家长写上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习惯,以及对学校教育、班级工作的具体建议。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