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发展林下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布局思路构建

2016-04-11 05:42黄云芳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产品发展

黄云芳

(怒江州福贡县林业局 云南福贡 673400)

我县发展林下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布局思路构建

黄云芳

(怒江州福贡县林业局 云南福贡 673400)

林下产业是现今我国积极推广的林业建设模式,是在林下所建立起的资源产业链群,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产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在本文中,将就我县发展林下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布局思路构建进行一定的研究。

林下产业 多样化发展 布局思路

1 情况概述

福贡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部,东经980 41'~990 02',北纬260 28'~ 270 32'之间,南邻泸水县,北接贡山县,东隔碧罗雪山山脊与兰坪、维西两县接壤,西以高黎贡山山脊与缅甸毗连。福贡县属印度洋季风区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是受青藏高原机加拉湾气流交替影响的地带。既有南北水平的变化,又有随地形呈垂方向的变化。由于地形地貌起伏较大,故立体气候明显,形成“一山四季,一天三气候”的垂直气候差异。主要气候类型有中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高山亚寒带等。据福贡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光照偏少,太阳总辐射量101.78千卡/cm2,年日照时数1399.5小时,年均每天仅3.8小时,雨日较多,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年降水量1404.1mm,雨日250天,雨季2月至10月,其中5月降水稍少,故有两季之说,年蒸发量1288. 3mm,相对湿度84%。本县具有充足的林地资源,土地总面积为411.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58. 91万亩,占87%;非林业用地52. 99万亩,占13%;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288. 4308万亩,疏林地1. 1067万亩,灌木林地65. 498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8609万亩;无林地面积0. 4119万亩;宜林地面积2.5994万亩。森林总蓄积3432. 74万立方米。两类林面积分别为公益林面积257. 89万亩,特种用途林面积62. 02万亩;用材林面积89. 71万亩,经济林面积3. 36万亩,薪炭林面积10. 93万亩。森林覆盖率76. 6%。草果、核桃、黄连、漆树、龙竹以及茶叶为本地区重点建设项目。为了实现本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计划对现有林地资源积极利用,以科学合理林下产业的开展带动本地区经济。

2 林下产业概述

林下产业具有健康、绿色、环保的特征,通过对循环生物链原则的应用对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保护与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地区运输、物流、加工以及服务等产业。林下产品具有品质优良、种类丰富的特征,林蔬菜、林畜牧、林果以及林粮油等产业可以说都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产业类型,如:森林土鸡与食用菌等,都非常适合林下发展。同时,庭院经济类型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本地区建立品牌优势。从国内市场情况看来,近年来,我国林下产业加工行业的发展情况较好,在市场中具有较大的需求量,绿色化、生态化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成为了现今消费结构提升的重要趋势,品种结构也具有更为细化的发展特点。这部分情况的存在,为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借助本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开展林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 林下产业布局思路

3.1 可持续利用

在开展林下经济时,要对循环系统硬件建设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农业、水产、林业等部门,要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编制出适合本地区林下产业发展的规划,通过对本地区实际的深入调查对本地区适合林下产业发展的范围与类型进行摸清。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林地资源、农村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以及群众意愿等对本地区林下产业发展做好规划,将林下产业同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林业产品建设等进行充分的结合,在突出地区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进行确定。可以说,林下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程,林草、林药、林牧以及林禽等都具有十分多样化的特点。对此,就需要积极结合本地区生产经营习惯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而在生产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对林下产品进行综合性的利用,在对产品产值、效益进行提升的同时加工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高质量产品,在获得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林下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在该项工作实际开展中,要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资源开发。除了对林下产品进行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对林下的自然环境、森林景观等资源进行积极利用,在形成产品生产链条的同时积极开发林下生态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以及旅游观光等产业。同时,在林下产业发展时,避免一刀切以及盲目追求规模,对于规模较大森林,也开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可以开展菌类种植、观光农业等休闲产业。此外,也要将触角进一步贴近农户,在房前屋后开展鸡、鸭、鹅等养殖业,实现本地区林下经济的多元化搭配。

3.2 市场化调节

3.2.1 市场引导

为使林下产业科学化发展,可以在本地区实施养殖、种植的年度轮换,使种植同养殖互补多赢。对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模式积极推广,成立专门的本地区林下产业发展部门,对本地区资金、技术、市场以及政策等进行全面研究,科学指导居民对林下产品进行选择,不断探索新林下产业经营模式,积极引进专业组织,帮助农民生产的林下产品能够同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根据民主管理、利益共享以及群众自愿等原则逐渐开展林下产业合作协会等组织。

3.2.2 品牌经营

品牌是经济可持续的保障。在品牌培育方面,要按照标准化、绿色化、概念化以及特色化等方式全面落实到研发、设计、生产以及营销的全过程,逐渐在各个环节中形成属于自身的独特品牌经营。在林下产品的种植、采集、贮藏、加工以及销售过程中,要对标准化、科学化目标进行实现,通过品牌的做强、做大,逐渐提升本地区林下产品竞争力。

3.2.3 深化加工

通过深加工,能够在对林下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的同时提升林下产品附加值,通过对林下产品后续加工与新产品开发问题的积极解决,则能够对林下产业做大、做强,在核心技术掌握、应用的同时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认知度。对此,本地区要从初加工开始,逐步向深加工方向转变,以市场为导向逐渐深入产业链条,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第一,森林果蔬。蔬菜与干果的深加工目前在我国具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本县在森林果蔬产品方面,要建立原料基地,通过无形资源价值的发挥提升品牌价值,如:本地区特色产业核桃等,要借助产业规模做好日常病虫害防治与深加工,保证原料的自然、高质,加工的系统、科学,逐渐在本地区形成具有规模的果蔬加工企业;第二,保健品加工。茶叶是本地区重要产业类型,也是目前市场中最具潜力的保健品类型。在具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可以逐渐开发高等级茶叶产品,如:保健茶、减肥茶以及茶叶精华提取物保养品等。即通过技术、创意、产品的科学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

4 结束语

林下产业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在上文中,我们对我县发展林下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布局思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我们也将积极调查、科学谋划,通过林下产业的科学开展提升本地区经济水平。

[1]李安均,郭元成,马成战,罗光.关于“林下经济”概念的商榷[J].现代园艺.2013(19):55-56.

[2]王玲.四川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四川林业科技. 2013(04):109-109.

[3]秦玉红.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 2013(21):55-57.

[4]刘世英,李振海.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J].北京农业.2011(15):144-145.

S71

A

1674-2060(2016)03-0049-01

猜你喜欢
产品发展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