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工作模式创新

2016-04-20 23:04薛锁成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能定位工作模式新时期

薛锁成

摘 要:在市场经济和市场模式的不断更新变化刺激下,国有企业都在逐步构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机制。而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的国企政工工作,更应该与时俱进。重新明确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并且在明确职能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政企的工作模式,以构建适合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工作模式,实现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目标,满足企业管理的确切需要。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政工工作的创新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希望所构建的创新工作模式可以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职能定位;工作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在朝着日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工工作更需要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能,注重思想意识的培养及道德境界的提升,这样才有可能推动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同时,面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体制已然发生的变化,政工工作也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革,与时俱进,迎接全新的挑战。

一、对我国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政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工作的实效性能较差

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也就导致很多企业的一线职工及上级领导对政工工作没有给与足够重视,政工工作人员一般是由其他部门以兼职形式负责的,负责人员对政工工作模式的创新、成效的提高积极性不高,在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经验都较为传统、陈旧,政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国企需要的是会管理、懂经营、讲政治的复合型人才,而国企政工工作方式陈旧、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等缺陷极大的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

(二)政工队伍稳定性差,政工部门人员缺乏现象较为严重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会对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联系不大的部门进行削减处理,政工部门就是其中之一。大部门企业对政工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政工工作无法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开展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不大、积极性不高,政工工作人员的升职渠道非常有限,有些企业甚至就没有专门的政工人员,政工工作人员一般是由其他部门以兼职形式负责的[1]。大部门职工都不愿从事政工工作,其他部门的职工更不愿意转入政工部门从事该项工作,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因工作不被重视、升职无望而消极怠工、盼望转岗换岗,兼职该项工作的职工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本职工作上。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年轻职工不愿意从事政工工作、政工队伍稳定性差的严峻挑战,政工部门人员缺乏现象较为严重。

(三)政工工作地位不高

自改革开展以来,我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总方针,在该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也纷纷开始引进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并将企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希望通过生产经营的改革、创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像政工这种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已逐渐被边缘化。国有企业领导在该形势下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由之前的企业主导部门逐步转化为了服务部门。很多国企因政工工作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该部门的资金投入,政工工作人员乃至政工干部的薪资待遇都非常有限,在企业管理中政工部门的工作地位非常低下。

二、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的内在要求

围绕着如何实现落地效应,以下将从目标管理下展探讨。

(一)目标分解要求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企业各职能部门工作的价值取向,应在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范围之下[2]。这也就是说,政工部门的工作导向应植根于企业的总目标。在本文开篇就已提到,企业面临着技术改造和产能结构优化的目标,这也就为政工工作的“落地”提供了切入点。具体来看,如何提升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以及如何增强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则是新时期赋予政工工作的内在要求。由此不难看出,若只是运用传统工作的那种“空对空”模式,将无济于事。

(二)目标协同要求

目标管理所包含的目标协同机制表明,政工部门应结合其它职能部门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如生产一线职工、管理部门职工,乃至企业管理层人员,都应纳入到政工工作的范围之内。根据物质确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关心和实际帮助。从中又可以看出,新时期对政工工作的定位已从传统的教育,转换成为了如今的合作模式了。

以上两个方面的要求,便为其的职能定位提供了指向。

三、明确国企政工的职能定位

国企政工的职能可以理解为国企政工在工作中应该承担的任务和需要履行的职责。为了更好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满足企业的确切需求,国企政工应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重新明确政工的职能定位方向。国企政工的职能定位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落实,即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职能.实现对企业基层员工的协助职能.实现对企业员工的需求反馈功能。

(一)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职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国企政工应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变为与企业员工之间互相合作的模式。政工部门要想充分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职能,应当把全体企业员工都纳入教育范围,由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到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层次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思想素质水平[3]。同时在企业中树立优秀员工楷模,在各个企业中进行报道,以激发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激情,鼓舞企业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使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实现政工对间接推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二)实现对企业基层员工的协助职能

在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实施下,必然形成企业职工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的地方。如管理层人员的收入水平比基层职工高出很多,各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不同的劳动内容以及劳动效率导玫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机制下需要不断去改善的问题,需要企业去认真的对待解决。为了保证企业运营有良好的秩序,企业员工良好的工作情绪。因此,政工工作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来关心这些有生活困难的基层职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和实际帮助,实现对生活有困难的企业基层员工的协助职能,稳定企业发展的生产能力。

(三)实现对企业员工的需求反馈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价的飞涨以及消费的提高,企业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是形成企业员工对物质需求增加的必然因素。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国企政工,应该深入企业基层中,自身建立对企业员工需求的反馈职能,实现时刻服务于群众的宗旨。对各个层次的企业员工进行开展调查工作,了解各个层次的企业员工合理的物质需求,如对绩效管理要求、工薪要求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向企业高层领导进行及时的反映[4]。这样企业高层领导就能采集到员工各种需求的总体资料,更加了解员工的内心想法,在企业的改革工作中对员工物质需求这方面进行参考并积极落实。

四、国企政工职能定位下的工作模式创新

国企政工部门应随着企业理念和运营模式的变化,构建适合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工作模式。为了政工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效率,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国企政工必须创新工作模式。以更加满足企业需求的目的,实现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包括创新政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创新政工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这三个方面,应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确切的需求相结合。

(一)创新政工的工作理念,适应企业管理文化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目前的国企政工在开展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时,仍使用的是传统的工作理念,导致难以适应企业的管理文化,那么政工在管理工作中就不能充分地发挥效率。这就要求政工需与时俱进,加强管理方面的学习,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这些平台加强学习,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部门也可以相应地开展一些政工方面的知识讲座,聘请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进行全新的工作理念及政工开展工作方面的讲解,实现创新政工的工作理念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政工应把创新的工作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达到与企业管理文化一体化的目的。

(二)政工运行机制的创新

新时期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政工人员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理念,将无法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对此,政工师首先要加强管理方面的学习,借助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平台以不同渠道吸收和宣传更多的知识与信息[5];其次,企业内部或部门之间可以适当地开展有关政工内容的知识讲座,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讲述最新的工作理念或工作模式,为日后新工作模式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奠定基础,实现企业与文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三)创新政工的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提升工作效率

创新政工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主要体现为实行政工人员目标式管理和竞争激励的工作模式。实行政工工作目标化的管理,应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确切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作用效果。同时建立竞争激励模式,奖惩制度的考核。定期对政工工作进行评比检查,并把政工的工作成果展现出来,针对工作成果较明显较好的政工进行奖励激励,对于工作成果较不明显的政工进行合适的批评惩罚。创新政工的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提升政工工作效率,更好地定位政工工作的职能。

(四)重视企业职工合理的物质利益诉求

不可否认,现在职工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比较过去已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这就使得他们在生活压力的改善方面,主要建立在工资水平增加的基础之上。同时,只有在减轻了生活压力的前提下,职工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在工作之中。因此,企业管理者不应回避职工希望获得物质利益的诉求,这是时代变迁所形成的客观因素使然。

(五)引导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

企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楷模的树立不能丢掉。正因为青年职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引入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楷模榜样,将给予青年职工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6]。最终,起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工作态度的作用。伴以企业传帮带制度的建立,又必将通过中年职工的言传身教不断感染青年职工。最终,促进职工整体良好职业观念的形成。

(六)创新政工工作方法,并实现群众监督机制

在政工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工应该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企业机构,了解广大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只有政工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开展工作。同时政工应该加强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把自己要做的工作与企业确切的需要结合起来,提高政工的工作效率。同时政工部门应组织定期向各个企业和企业员工汇报工作,让群众参与到政工部门工作考核中来。实行民主评议政工干部的工作,这样就能实现群众对政工干部的监督和考评,使政工部门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民。

总而言之,为适合现代化管理机制,国企政工工作应重新明确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将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于实现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体现在创新政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创新政工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这三个方面,这不仅是适应企业观代化管理机制的要求,亦是实现其与企业现代化管理一体化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还要在明确职能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政企的工作模式,以构建适合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工作模式,实现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岩.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模式创新[J].商,2014,02(35):49-49.

[2]逄胜楠.新时期创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路径探微[J].企业文化旬刊,2015,01(05):76-77.

[3]杨得胜.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5(12):66-68.

[4]李永清.新时期中石化油田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探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4,09(11):276-276.

[5]梁木.新时期政工工作职能定位与创新模式探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5,01(12):132-133.

[6]岑玉琳.论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工作模式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3,02(12):42-43.

猜你喜欢
职能定位工作模式新时期
新时期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新模式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的构建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定位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最高法巡回法庭制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