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一定会“股市涨”?

2016-08-05 18:38陈杰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实业金融资产实物

陈杰

股票资产作为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的“交集”,应该不会是“资产荒”背景下的最优选择。

热点的快速轮动让投资人无所适从,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大家觉得“钱多”、“资产荒”的逻辑又不能被证伪,因此“跌也跌不动”。

那么“钱多”是否一定会“资产荒”?“资产荒”是否一定会“股市涨”?

“资产荒”逻辑最早出现在2014年下半年。由于整个2014年宏观经济增长非常疲弱,根本找不到基本面上支撑股市上涨的理由,这时候最能让人信服的是这样一条逻辑——中国居民在2014年之前最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但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下行,所以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下降,资金转而流向股市。

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当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更大幅度下行以后,股市却进入了熊市,事后的解释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样,都说明从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以后,股票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大类资产配置的两重维度: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资金始终在大类资产之间进行收益率的比较,只有收益率相对最优的资产才会出现“资产荒”。所谓大类资产配置,其实就是资金在不同大类资产之间进行收益率的比较和选择。因此,即使在“钱多”的环境下,也是比较下来收益率相对最优的资产会出现“资产荒”,而不是所有资产都出现“资产荒”。

从目前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比较来看——实业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导致资金“脱实向虚”,但这也会倒逼政策发力点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进而逐渐降低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居民配置实物资产的最大两个投向是实业投资和地产投资,但由于房地产本身也具有金融属性,因此,最纯正的实物投资应该就是实业投资了。我们可以用上市公司ROE来衡量实业投资收益率的变化——从2010年以后,A股剔除金融的ROE水平便在不断下降,因此,实业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资金“脱实向虚”流向金融资产。但这种环境也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忧,目前的M1-M2剪刀差已接近历史新高,这使监管层开始担心“流动性陷阱”的问题。因此,未来很难再看到总量货币宽松,接下来的政策发力点更可能是财政政策,比如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加大政府端的实业投资,而随着总量货币宽松的预期回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下降。

我们始终认为,改革和转型的预期是驱动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的核心因素。而在近期市场对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关注度再次升温,似乎风险偏好有提升的迹象。但是我们最新的联合调研显示,当这些改革步入“深水区”之后,推进的难度还是非常大,很难在短期就看到让市场兴奋的变化。另一方面,A股目前的PE水平并不便宜,因此,如果用“1/PE”来衡量A股收益率的话,目前就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其相比其他避险资产(比如长期国债)并无优势,目前A股的收益率(2.3%)仍然是低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8%)的。2002年以来,A股收益率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时间段分别是2005-2007年、2009年、2012-2014年,A股过去的三轮牛市刚好也处在这三个时间段内。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经济增长疲弱、通胀压力较轻,因此,总量流动性很可能继续维持在一个宽松的水平,“钱多”的逻辑确实很难证伪。但是从“钱多”要推导到股市的涨跌,不能仅通过“资产荒”这个草率的概念就能决定,中间还要经历一个“大类资产配置”的选择过程。而根据上文分析,在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金融资产相对实物资产处于劣势;在整体风险偏好难以提升的大背景下,风险资产相对避险资产处于劣势。而股票资产作为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的“交集”,应该不会是“资产荒”背景下的最优选择。

作者为广发证券

首席策略分析师

猜你喜欢
实业金融资产实物
金融资产的分类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董明珠、宗庆后等50位企业家为中国实业代言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