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红英 王照平 李伟 谷小芳 周美妍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河北唐山 064000)
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分析
么红英 王照平 李伟 谷小芳 周美妍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河北唐山 064000)
目的 探究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50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中药治疗,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统计发现,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与82.0%,说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积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较高,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血管性痴呆 治疗 蛭蛇通络胶囊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由于人体脑动脉硬化后使得脑血管出现一系列的病变并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高级功能全面衰退的一类临床疾病,以老年期痴呆[1]作为主要的疾病表现类型。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50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案,探究其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1 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
常规组:男女患者各有28例,22例,平均年龄(66.3±5.8)岁;平均病程(8.2±1.3)个月。实验组:男女患者各有27例,23例,平均年龄(65.9±5.2)岁;平均病程(8.3±1.2)个月。分析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
1.2 疾病治疗方法
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包括给予降糖类药物、降压类药物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基本病情等。
常规组:给予0.8g的吡拉西坦片(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2021490)进行治疗,3次/d,连续治疗30d。
实验组:采用蛭蛇通络胶囊(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Z20090658)进行治疗,1粒/次,0.5g/粒,3次/d,30d/疗程。
1.3 评价指标
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积分情况。
1.4 判定标准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包括MMSE与ADL两大类别,其中前者用于判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后者用于判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其临床治疗效果越显著[2]。
1.5 数据分析
将本次研究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常规组: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分析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ADL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与ADL评分分析
中医认为,血管性痴呆属于“善忘”、“呆病”、“郁证”[3]等疾病的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中瘀阻脑窍为该类疾病的基本病机,因此主张采用蛭蛇通络胶囊进行治疗。
蛭蛇通络胶囊治疗的配方组成包括黄芪、葛根、石菖蒲、天麻、丹参、川芎、水蛭、乌鞘蛇、郁金、冰片、人参等药物。其中黄芪可起到益气养血、滋阴通脉的效用,可有效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水蛭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进而帮助患者分解消散体内瘀血,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液黏度,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乌鞘蛇性味平,可通经络;天麻可增加患者脑血流,减少脑血管阻力;人参可使患者气旺血通;丹参、葛根、川芎、红花等可起到活血散瘀并改善微循环等效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后,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达到96.0%,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改善。综上可知,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药物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可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张金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53-54.D
[2]黄旭,于涛.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病因病机认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70-71.
[3]王永刚,李彩红,于远望等.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7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9):1659-1662.
R24
A
1674-2060(2016)03-0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