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浸润小语课堂

2017-02-25 09:01袁永红
青苹果 2017年6期
关键词:影子语文课堂人文

文/袁永红

让文化浸润小语课堂

文/袁永红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教材更加注重突显人文性。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师人格、学科本质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结合低年段语文教学实践,来观照“文化”浸润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解读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 提升教师人格,创设和谐课堂

由于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是老师和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的文化底蕴、人格魅力将影响到文化课堂效果的彰显。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用崇高的教学理想来支撑自己的教学行动,让语文课堂弥漫着文化的气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让课堂成为一种动态交流的过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我在教《影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了解影子,我在课间活动时,带着学生在阳光下玩“捉影子”的游戏,我和学生一起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阳光下模拟动物的影子,学生边做手势边拉着我看。上课时,我问:“同学们,文中为什么把影子比做一条小黑狗呢?”因为有了课前的游戏活动,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发言特别积极。有的说:“因为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有的说:“因为影子在阳光下比人要小。”大家各抒己见,我微笑着耐心地倾听,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大胆表达,并及时予以鼓励评价。

当我看到他们面露得意的神色,欣欣然坐下时,我在感慨:这不就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和谐课堂吗?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看课外书,分享他们的各种情绪;陪孩子们休息时,我会给孩子们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学生就是在老师的这种亲和力中产生信赖,信赖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 凸显学科本质,发掘儿童文化

人类文化浩如烟海,即使终身学习也难以穷尽。现行课改教材中,选文体现了“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理念,一个个单元如“自立和好奇”“日月星空”“秋天”“快乐和学习习惯”,贴近了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情感,培养了儿童行为习惯和美好品质。这些单元有的是富有韵律的歌谣,有的是充满童趣的童话,有的是优美的散文,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化气息。儿童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可以说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主流文化。新课程要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所以作为儿童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学,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必须对进入课堂的知识简而化之,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才能为儿童理解和接受。探寻文化课堂,就是如何把儿童文化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关注儿童本身,关注独特的儿童文化,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智慧之门”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让学生玩一根绳子摆字母的游戏,学生马上就从游戏中明白了一根绳子摆出的字母都是一笔构成的,所以在书写时很容易就掌握了书写的规则。在教古诗时,为了帮助学生诵读,我将有些古诗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总之,新课程应向学生生活开放,生活处处皆课程,生活处处有教材,教育必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3 彰显人文关怀,丰富课堂文化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的传承。”学习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的活动,作为教者要树立人文理念,凸现生命的灵动。文化课堂的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永恒需要,充满生命的活力与诗意,师生之间互动、多元交流,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正如佐藤学所说:“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这种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我力图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孩子们发言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老师,我有话要说。”“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在教《红领巾真好》一文时,我和学生分角色扮演“风”“树”“鸟”“云”“太阳”,一起演课本剧,学生兴趣非常浓厚,配合得很好,积极表现晨光中的景象:风儿吹拂,树在风中摇摆,惊醒了树上的鸟儿,鸟儿飞向云中,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通过同学们模拟风声、树声、鸟叫声,不用老师讲解,孩子们就理解了“叫醒”的意思。多么个性化的解读啊!课堂传递了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甚至是下意识、潜意识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聆听词语的声音,去掂量词语的体重,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真正激活课堂中的生命因子和文化意蕴,让学生享受-份丰盛的精神大餐。

文化浸润下的语文课堂,正在通过教师文化、儿童文化、课堂文化等,以其特有的文化蕴涵赋予了个体生命以价值、尊严和意义。它正如领导所提出的“文化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丰富与提升。”文化课堂要求在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本质,要在进行高效率教学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人文关怀,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淀、一种濡染、一种智慧,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这样,为师者才能坦然面对学生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们已欣然飞过!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影子语文课堂人文
人文绍兴
和影子玩耍
人文社科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