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游戏

2017-03-02 10:34肖淑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口语读书

肖淑娟

【摘要】低年级识字教学不能只为识字而识字,要关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语言字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学生口语的基础,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再通过读课文,学习规范的语言,进一步识字;还通过说话练习,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识字。这样的学习着眼于阅读与表达,在运用中构建学生新的知识体系,又很好要落实识字教学的任务,让孩子有语言游戏中学习语文,形成语文能力。

【关键词】口语 说话 读书 认字

如果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识字,其实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教会学生阅读与表达。可在教学实践中,却有不少的老师,在课堂中抓住了识字这个教学重点,却忘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更没有时间顾及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读书与表达的欲望。只有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才是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根本,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个不需要过多复杂的程序就能解决的问题。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也许就能轻轻松松学好语文。这新修订的语文版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也许更便于落实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读书游戏。这也是我长期以来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顺应孩子的特点的教学,才会更有效率。我定义这“读书游戏”,是认为读书也是孩子们的游戲。在游戏中读书,读书成了游戏;在游戏中识字,识字成了游戏;在游戏中认识生活,表达生活也是游戏。

读书是孩子学习语文最初的样子,也是我们教学语文最后想要让学生形成的习惯。读一首好的儿歌,读一个动人故事,唱一曲童谣,无不给孩子丰富的想象,美好的向往,无比的享受。如果语文的学习中只有拼音、生字、词语、句子等等,所有活动都会变得索然无味,语文学习没有了语文味。一年级的识字也是为学生读懂诗歌、故事,为表达学生所见所想服务的。不忘这个根本,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才能步入正轨,不会迷失方向。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最初我们为何出发。我想,这句话也是现在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好的一个根源吧。

如何开展读书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读书与表达的兴趣,又能顺利落实识字学习的任务呢?我把读书游戏归纳为“一目标三循环”,即以学习读书与表达为目标,以游戏方式为主,读书、说话、认字三种学习活动交叉循环学习语文。我以《看书》为例,说说我怎样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在课堂中交叉循环开展读书、说话、认字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教法。

一、情境导入,说话学字。

通过图画、故事等的形式,导入课文,创设情况,让学生看图说话。这是基于学生原有的口语基础,让学生按自己的习惯说话,把生活中的语言搬到课堂里,语言中出现课文要认记的字,就让学生先学。这些字词是学生熟悉的事物,理解意思,有了运用的基础。只需要会读,与物体相连认好字形就能会认会记,容易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学习生字,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里实现新的知识构建。

一年级的课文,内容大多数是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数生字可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认记,降低识字难度。如本课“书、捧、本、厚、狗、猫、叫、跳、打”这些生字,都是学生熟悉了,可以通过看图说话,从学生语言中提取出来学习的。通过板书学生口语中的生字,把这些要认的字穿插其中学习,学习不费力,效果好,第一印象深刻。如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在看书”,即学习“书”字,用字理识字法,认识古时候的竹简书,记“书”的字义与字形。学习这类生字,可能用演一演、比一比、猜一猜等各种游戏来进行,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教学更能面向像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读文学句,再学生字。

学生的口头语与课文的诗歌形式的语言对比,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学习,这也是课文之所以成为范例的价值所在。修改后的语文版教材,以诗歌形式为主,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好读易懂,语言优美生动。这样的课文,只要在学生原来口语的基础上稍微加工,就能成为课文的语言。这需要加工之处,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着力点,是老师的指导点拨处。如生字“最、又”,“……也……”句式。

教学这些学习点,让学生先读文,再与学生的口语相比。在哪些地方是学生口语没有说到的,是需要学习的地方。把学习说话的点练习好,就能把话说得更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明了,学生学会寻找学习提高的关键点,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如“爸爸看厚厚的书,妈妈看大大的书,我看花花绿绿的书。”“厚”是怎样的?说“厚厚的书”与“厚的书”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有些怎样的书?能这样来说说你看到的书的样子吗?还有哪些你喜欢的事物可能用重叠词来说说吗?教师一点拨,孩子们就能说出“滑滑的书、小小的书、薄薄的书、绿绿的草、红红的花……”等好词句。

设计这些阶梯形的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拾级而上,学习用课文的字、词说话,从而更有序地表达学生口语要表达的意思。这样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学到新了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学习的成功感会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在读课文中,又积累了语言,感受到语言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阅读实践不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着痕迹。

三、想象说句,活用生字新词。

如果说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要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我觉得这样的提法并不全对,起码对于低年级活用语言这一难题来说不对。并不是等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会灵活运用。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学到的字词,也得培养活用的习惯与意识。试想,每每学到一个有鲜新感的词,都试着用一用,

还屡试不爽。这种语言的运用本身就像一种游戏,汉语言的精妙,其趣味是无穷无尽的。这样的教学我美其名日“读书游戏”,也就有这层意思,读书与表达从儿童角度来说,更像是有玩游戏,一种其乐无穷的语言游戏、生活游戏。

在说了口语、学了语句、认了生字后,小试牛刀是必须的,也是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的。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大胆尝试的欲望与兴致,我们得小心呵护,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成为学生创新力量的源泉。如课文中“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书,我也在看书。”句子中的“也”是学生没学过的词,意思也较抽象,难说得清楚。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加上想象,用这个词来说说句子。课后的练习题也抓住了这点让学生练习,可惜课后练习题2“照样子说一说”的第一个仿句没有抓到练习点。如改一下,变成“ 在睡觉, 在睡觉, 也在睡觉。”等,更利于学生学习运用,体会“也”字的意思,突出“也”是表示三个人都做同一件事,重復数量说到3个时,就可以用“也”来表达了。同样“爸爸读厚厚的书,妈妈读大大的书,我读花花绿绿的书。”这句话的学习,把学习点定在书的变化,让学生说“多字的书、有图的书、电子书。有声书……”,学生联系生活,表达生活,用上新词,学用结合,学习语言文字的目标就能很好地落实了。

四、拓展阅读,巩固字词

在新课学习后,如果没有有效的反复重现生字新词,学生遗忘得快,出错率高。教师常组织学生回顾复习的必要的,但让学生主动学习,无意识记却更有效。课外阅读就是学习生字的最好方式。当生字新词出现在不同的文本里,学生又喜欢阅读,见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牢。要做好这个工作,除了课堂要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外。老师更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坚持不懈,就能出成效。特别是一些绘画本,图画精美,语言生动,故事性强,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如《让路给小鸭子》故事声情并茂,异常吸引学生。如绘本里的这句话:马拉太太踏步向前过马路“嘀嘀嘀!”飞驰汽车响起了喇叭声。“嘎!嘎!”马拉太太踉跄着往后退。学生在读中迷恋生动的故事,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生字新词,又接触了一些可学习的新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下铺堑。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识的字少,读不了课外读物。我们可分步实施,一开始老师多读给他们听,就像读睡前故事一样,不求他们全懂,只要多听,多接触新词好句,增加语感。然后由好学生读,大家听。接着引导他们自己读。从拼音读本,绘画本开始,再到纯文字读本等等。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有些内容学过了,可复习;能学到的,即时可习得;高难度的,先接触一下,待以后再学习。

这样,教材的编者如果能把教材编写时,把筛选课文时相类似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的一些可选材料,作为参考编发下来,方便教师教学时选择使用。教材的再度开发与利用就能做得更好。教材选取的课文,除诗歌外,还应有适量的富于想象的故事,生活散文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习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口语读书
口语步步高:乐说节假日
我爱读书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口语对对碰
读书为了什么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