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茹
1
如果非要找一些词或者句子来形容杨郎的话,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毛头小伙还有老少爷们,虽然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像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熟悉,但是真要干脆利落、一步到位的来形容,还真是难为他们了。是啊!夹杂着安静和闹腾的杨郎村,就在这花草树木的年轮里,在这东家长西家短的岁月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大西北自古以来就盛行的西北风,吹绿了金子泉边的杨柳岸,吹红了迎风摇曳的绸绸花,吹走了赫光军长铜像上的柳树叶,西北风也用它那罕见的温柔手,轻轻地揭开了一幅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画卷……
2
李双发和老婆夏玉琴当年结婚的时候,因为家里穷,父母亲东凑西借了半袋子黄米,跟女方家说,这是家里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如果行,就给你家姑娘盖上全村公用的那条红盖头领进我们李家的大门。如果觉得不合适,这门婚事就算了,我们还了人家的这半袋子黄米,就当什么事都没有。
玉琴的父母亲看着那半袋子黄米,抿了抿干裂的嘴唇,再吸了吸空瘪的肚子,看看旁边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女儿,点了点头。在那个时候,半袋子黄米可比什么婚姻大事重要多了。就这样,盖着那条全村公用的红盖头,玉琴踏进了李家的大门。
婚后不久,玉琴的勤俭节约和会过日子展露无遗,这让李双发很是高兴自己娶了个好老婆,心底里同样也感激着那半袋子黄米。等到大儿子大柱出生时,他们喝的米汤里边,还是能清晰地看见一个人的黑白丑俊。二儿子二柱出生没几天,战火的硝烟掩盖住了村子里的袅袅炊烟。有一天,李双发摸了摸熟睡中的孩子,狠狠看了看玉琴清瘦的脸颊,在破落的院子里走了上百圈,跟着一支部队走了。
时间就像刚刚脱离懵懂意识的小孩子在数数,从一数到十,口头有多快,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年岁就有多快。可这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于行军打仗的李双发,他却从心里盼望着,时光啊,请你快点快点再快点,最好是从一数到十之后,家乡的袅袅炊烟,覆盖住让人心生恐惧的战火硝烟。
3
这一年,杨郎村的天空还是人们眼中常见的瓦蓝瓦蓝,大地上拂过春风,花草树木、高山流水和往年一样平淡。笑起来嘴角老是朝上翘着的二柱,看着瓦蓝瓦蓝的天空飞过去几只鸽子,他会兴奋地晃动着那看上去有点纤细的胳膊,大声喊着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哥哥一起看天空。两兄弟就按着高低个儿并排一起抬头看。鸽子飞过了头顶被捋光榆钱的大榆树,飞过了金子泉旁边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流,飞过了那蓝得刺眼的天空,也飞过了两兄弟从童年到少年的苦难光阴。生活就在春暖夏热,秋收冬藏中一天天、一年年地过来了。只是,在他们小小的心里,一觉醒来之后就不见了任何踪影的父亲,没有参与他们的任何成长,听说参军打仗去了,听说牺牲了,听说还活着,听说快回来了……
一天夜里,家里闯进来一个人,玉琴来不及惊讶,孩子们来不及看清,李双发抱着这个亲抱着那个跳。一顿稠一点的团圆饭吃过,父亲、妻子、孩子这才从梦里回到现实中来,日夜思念的亲人,回来了!不,应该是活着回来了。
孩子们早已不再是走时候的模样,玉琴也已是人到中年,那袅袅的炊烟,自由散漫地飘在阴霾散去的天空。回來后的李双发除了讲那些爬雪山过草地、小米加步枪和鬼子肉搏的故事,他亲自参与到岁月的变迁中来。从长征结束到西安事变,从卢沟桥事变到全民族抗战,从南京大屠杀到百团大战,从大生产运动到抗战结束,从三大战役到解放南京,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到“文革”结束……
4
时间不紧不慢地走到了1986年,村主任家把那台黑白电视机小心地放到桌子上后,小小的杨郎庄沸腾了,这可是庄子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啊!慢慢地,好面子的人家看红了眼,勒紧了自家的裤腰带,也买了电视机。慢慢地,围在村主任家电视机前的大人小孩越来越少,人们手里拿着的馍不再是纯黑。苦了一辈子的玉琴,没享几天福,最先离开了这个世界。早已佝偻着腰的李双发看着正在吃面包的孙女说,要不是你们,爷爷就跟着奶奶去了。
小孙女吃着美味的面包说,爷爷,我奶奶死了之后我们还有面包吃,你什么时候死啊,你死了我们也能吃上面包。
笑着笑着就哭了的李双发说,以后不用爷爷死了吃面包,以后天天可以吃上面包。
真的???
真的!!!
可是爷爷你说,你都吃过草根和树皮呢!怎么就一下能吃上面包呢?爷爷骗人。
玲玲,巧巧,吃草根和树皮的日子,永远不能也不会再有了,你们就吃着面包长大吧!
当两个孙女到了不再为了吃面包而让爷爷死的时候,李双发经历了一件比他的那些抗战故事更加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
有一次,他给两个孙女做鸡毛毽子玩,用一副自行车的内胎,用剪刀剪了个圆形,把几个铜钱放上,这样就稳住了底部,最后用绳子扎紧了。毽子做好后,两个小女孩在学校玩的时候,毽子被前来检查工作的一位领导捡到,眼尖的领导很快发现了毽子里的铜钱,要买走了那几个铜钱。
李双发从没想到几个破破旧旧字都看不清的铜钱还能卖钱?就打开一个铁盒子,哗啦啦倒出了大大小小的铜钱来。
对方在一堆铜钱中,发现了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老先生,您,不会是个老红军吧?
听到这话,一瞬间发出光彩的李双发尽量平静着语气说,我就是个红军,爬过雪山,过过草地,吃过树皮草根,喝过马血,打过鬼子,抗战结束,我带着捡回来的半条命离开部队,可这心里,一直念想着,经常做梦梦到,梦到翻雪山之前把自己的辣椒给我吃的战友,梦到所有我能记起来的人和事。后来我在咱们县上的武装部打听过,我们那支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军改编了,之后,再也没有找到过组织……
李老,如果您对我放心,我帮您找,一定找得到——
我念想着妻儿,不等解放就回来了,回来啥也没带,走时,就揪下了帽子上的这颗红五星。
那……
呵呵,别的你想买我卖给你,这颗星,多,少,钱,都,不,卖!
自从李双发藏着的宝贝卖了好多钱这件事情传开,一直备受两个儿媳妇看不顺眼的李双发,平时饥一顿饱一顿,现在,俨然成了那个神秘的宝贝一样,老大家包饺子,老二家就蒸包子,平时每家轮流管一个月的饭,遇到31号这天就得饿着的李双发,自从卖了铜钱之后这才过上了老有所养的好日子。直到两个儿媳妇听说铜钱卖光了,他又回到遇到31号两个小孙女偷馍馍出来给自己吃的状态。
吃了馍馍,他就给孙女讲他最喜欢的赫光将军的故事,还没有开始,眉眼间就流光溢彩起来。
“赫光将军,原名叫万锡钹,他还有个字,叫季玺,是地地道道咱这里的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豫陕特委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47军任军部少校参谋……”
这个故事,像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样长,长到玲玲巧巧都睡着了,李双发还在凭着记忆努力将故事讲完整。好多年没有张口讲故事了,想想,在那蚊虫叮咬的夏季和冻得瑟瑟发抖等不到天明的冬季,他就给还不会说话的大柱讲二十四岁就当军长的赫光将军的故事,那时候说话还算流利,情节还算完整,可是现在,舌头直了,脑子僵了,离两个孙女吃面包的时间,不多了吧——
原本以为,经历了四舍五入近百年的人世,对得起抬头的那片天,对得起脚踩的这片地,对得起额头上那颗红灿灿的星,一辈子也够交代了。可一夜之间,他第二次像是一颗价值不菲的珍宝,又到了老大家端来饺子,老二家就问包子想吃啥馅儿的福地了。
可爱的孙女玲玲和巧巧趴在他耳朵边争着说,爷爷,我们说你的铁盒子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宝贝,没舍得卖,将来谁对爷爷好,这个宝贝就是谁的,你看,他们现在都对你好了,我们聪明吧!
李双发张开已经没有力气多说话的嘴,动了又动,爷爷给你们讲故事吧,就讲24岁当军长的赫光将军的故事。
8月11日,赫光和军政治部主任等人一同前往赵海清旅的驻地慰问。进入驻地后,赫光觉察有异拔枪与敌搏斗,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5
当李家上下一心,筑起了厚厚的土墙,搭上了透明反光的塑料薄膜,盖上了整齐的麦草帘子,拉好了电打好了井,同时也拿到了申请下来的种植项目扶持资金,他们家以种大棚蔬菜再一次成为全庄子议论的焦点。
当李家大棚里的西红柿红了,辣椒绿了,黄瓜长了,香瓜甜了,杨郎村已经有四五户人家紧跟着盖起了大棚。等到这家的西红柿、辣椒、黄瓜收了蔓,平整了地,紧跟着那家的西红柿红了,辣椒绿了,黄瓜长了,香瓜甜了——
然而,李双发也已到了人生的暮年。在进了两次医院之后,他只是勉强保持住基本的饭量,多吃一口都会哇哇呕吐。苦了累了一辈子的他,在最能吃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顿没下顿。现在,胃开始收缩的时候,他面对鸡蛋炒西红柿、肉比面多的生汆面、没有掺萝卜的肉馅饺子、五颜六色的八宝粥,就算是把天下美食全部拿来,他也只能看看,叹口气,然后躺到炕上,捂着疼痛难忍的胃,感慨自己这早就被老天爷注定好了的命数——
当医生建议把病人接回家照顾时,站在旁边的大柱和二柱都明白,老人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就仿佛家里那間大瓦房上的房梁从中间断了,整个屋子都尘土飞扬,门窗破玻璃碎。这个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老人就是横在房子中间那坚固可靠的大梁。
黑夜中,大柱和二柱商量着,带老父亲去北京做个全面检查,再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选择去哪里的时候,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的李双发说,北京太远了,去一趟银川就行了。
在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大柱说,爸,你看,外面的世界多好。
李双发看着周遭喧闹的人群,轻轻笑着说,我就是个土命,这大城市好是好,肯定好,但我还是觉着哪儿都没咱杨郎庄好,咱杨郎庄的草木茂盛,粮食丰收,山上的果子脆脆的甜,那金子泉的水能治百病,出过一个二十四岁就当军长的赫光将军——
二柱看着说起杨郎庄就一脸骄傲的父亲问,爸,您说的赫光将军是将军吗?是军长不一定就是将军啊!
不是?赫光将军不是将军?谁说不是?反正自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讲故事的人都叫赫光将军。
大柱赶紧递眼色给较真的二柱。
二柱偷偷点点头,哦了一声不再说话。有了兴致的李双发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讲那永远不会有多余情节或者少一个情节的赫光将军的故事。
李双发说,儿子,咱回吧,你们的心意我明白,我这病看不好了,留下钱好好过日子,孩子们的花销大着呢,一辈子到最后,就算前半辈子受点苦受点累,现在,也值啦!看着你们各个勤奋努力,勤俭持家,我一辈子的任务完成了,也放心了。给玲玲巧巧买些好吃食,走,咱回,回咱杨郎庄,再晚怕就回不去了,我想喝咱金子泉的水了——
……
又是一年新希望,芨芨草已经长到了半人高,绸绸花艳得让人心动,迎着风的向日葵笑得灿烂,洋芋把地缝撑开了两指宽,金子泉的水,咕咕咚咚,咕咕咚咚,溢出来的甘泉流向这广袤无垠的黄土大地。生于斯长于斯的李双发从银川回来,闻到这泥土的气息,喝一口那泉水,他觉得自己不吃药还可以活他个十年八年。路过刚刚建好的农民公园,赫光将军的铜像已经立在了那儿,有神的目光和威武的身躯,像是在跟人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村支书看望李双发,放下慰问品,安慰道,您老要好好吃饭,争取多活两年,咱中学的校长还委托我找您,给孩子们讲讲长征的故事,讲讲赫光军长的故事。
听说要给孩子们讲故事,李双发欠了欠身子,笑着说,哎哟,我这大半身子已经进黄土了,哪里还敢给孩子们讲故事?说起话来都吃力,走路得用轮椅,支书,别为难我了,让孩子们和老师笑话。
不,还就得德高望重的您来讲,赫光军长是咱这儿出的大英雄,数您讲起来最全面了,这是个任务,您必须得完成。
李双发从内心来说很是高兴,没想到,临死之时,自己还会被请去学校,给孩子们讲那他讲了半辈子的赫光将军的故事。
农民公园落成暨赫光军长铜像揭幕仪式上,穿戴一新的李双发坐在轮椅上,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现场。虽然人山人海,喧闹不止,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赫光军长的乡亲们。
在学校布置好的会场中,领导们和学生一起,听这位老红军讲那讲不完的爬雪山、过草地和二十四岁就当军长的赫光将军的故事。
一辈子说话都轻言慢语的李双发,这一次,他说的话伴着金子泉咕咕咚咚的节奏,通过那高音大喇叭传出去,传到杨郎庄的每一处山水草木间——
……
6
在赫光塑像前,乡亲们争着照相,手机的咔咔声和闪光灯,让这里的人们因为这个红军英雄而骄傲
回来之后,李双发开始好好吃东西了,他知道,这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自己的时日已不多,既然这样,那就合计一下自己的身后事吧,虽然是平平凡凡的一辈子,现在也是儿孙满堂了,就算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仪式吧。
在李家的孙子辈掌门人出满月这天,能来的亲戚邻居都来了,就连老一些的都颤巍巍地来了,赶着和李双发见最后一面,他们用干瘪的嘴和不多的几个牙,说了人生的不易,感悟了生活的艰辛,回忆了曾经的人事,流了最后一把眼泪。
等来的人散尽,趁着大家都在,李双发叫过了儿子和媳妇。
你们三个过来,我有话要说。
从来没见爹這么正式过的亲人们围了过去。
我就是有几句话交代一下,怕是时日不多了。
李双发吩咐大柱打开了那个很神秘的盒子。
这里面有一千三百四十九块钱,这些钱就不给你们任何人了。我是这么想的,那个农民公园和赫光将军的塑像没人打扫照料,你们谁打扫,这钱给谁。还有,我没有什么神秘的宝贝,哄得你们对我这么好,有的,只是那颗红五星,你们好好藏着,一代代地保存下去。
两个儿子以及儿媳妇红着眼睛,直到弥留之际才良心发现,在老人有生之年没有给他一个安稳的晚年,他们是有多后悔。
已经交代过了后事,再也张不开嘴的李双发听着地上哭成一团的儿孙,他张了张嘴,眼睛直直地看着窗户,他看到了和玉琴结婚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个怕辣把辣椒给了自己的战友……
想着想着,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这个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
三天后,李双发被埋在了正值花红柳绿的杨郎庄。
7
杨郎自古以来就盛行的西北风,吹绿了金子泉边的杨柳岸,吹红了生生不息的打碗碗花,吹走了赫光军长铜像上的柳树叶,西北风也用它那罕见的温柔手,轻轻地合上了一幅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画卷……
当那块写着“全国文明村”的大石头,被眉开眼笑的杨郎人齐声高吼着安放在了赫光烈士铜像的不远处,岁月,和那雄伟壮阔的黄土地一样,安详,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