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9-20 12:35李小龙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胃炎炎症

李小龙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卫生院 215000,

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小龙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卫生院 215000,

目的观察分析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多潘立酮;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指的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多数患者在疾病后期可以发生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我科采用多潘立酮治疗了慢性胃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排除典型的反酸烧心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2±7.4)岁;病程9个月-12年,平均病程(4.3±1.4)年。对照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4.9±7.6)岁;病程 5个月-11年,平均病程(4.1±1.7)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坚硬的食物,少食多餐,规律饮食。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20 mg/次,2次/d。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10mg/次,饭前30min服用,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2]。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无胃黏膜炎症的表现;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胃镜检查显示有轻微的胃黏膜炎症表现;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略有减轻,胃镜检查显示仍有较为明显的胃黏膜炎症表现;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胃黏膜炎症表现等均无改善甚至加重。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有无上腹部不适、上腹痛、早饱、饱胀感、反酸、恶心、呕吐、嗳气以及烧心等。无症状为0分,症状比较轻微,需要提醒才能记起微1分,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能主诉,但是对生活无影响为2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患者能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为3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分析均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组间组内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8例(50.91%),显效15例(27.27%),有效9例(16.36%),无效3例(5.45%),总有效率为94.55%(52/55);对照组痊愈20例(36.36%),显效14例(25.45%),有效11例(20.00%),无效10例(18.18%),总有效率为81.82%(45/5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19.24±3.77 3.51±0.73对照组 55 19.31±3.84 5.28±1.06

3 讨论

慢性胃炎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发病比较隐匿,潜伏期较长,但是,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胃黏膜的炎症。由于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的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因此,根除Hp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并同时采取抗酸抑酸以及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措施。由于该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必要时还可以应用抗抑郁药来进行辅助治疗[3]。胃动力、胃黏膜炎症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中往往使用促动力剂来有效的提高胃黏膜防御能力。多潘立酮是一种促动力剂,可以有效提高胃蠕动能力,加快胃排空,减轻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胃排空、协调胃运动有关,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1]王春艳.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210-211.

[2]胡德稳.多潘立酮在慢性胃炎病患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3):19-21.

[3]张敏,李福,刘涛.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3):48-49.

[4]梁丹.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5):128-129.

R473.5

A

1672-5018(2017)05-039-01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胃炎炎症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