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梦的实现

2017-10-21 23:11李玲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李玲

摘 要:習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尤其是对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梦助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梦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战略发展理念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全球化理念,“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本着互利共赢、开放合作、和谐包容的原则,主张在各国经济往来中要做到经济开发、文化包容,做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以实现互利共赢。其国内部分辐射了我国西部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不同民族在经济发展中的平衡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全新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的后发展优势,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合理调控,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不仅要在承认和认识差距的基础上调控差距,逐步缩小差距,还要利用差距,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逐渐培植比较优势产业。

二、加强优势产业建设,发掘人文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特色文化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梦的实现,必须要找准位置,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方面,民族地区各种资源储备量大,具有潜在的产业优势,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人文优势,善于发掘人文优势,利用特有文化发展特色产业。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的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技艺,不仅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弘扬,也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三、建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加快本地发展,实现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在综合考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地理条件和科技水平和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加快民族地区的生态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地區环境的承载力。

第二,发展绿色经济,改变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绿色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以求实现资源低消耗、环境污染小、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和产品附加值的增加。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少数民族地区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的小农生产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传统的游牧形式向定居形式转变。

第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需要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作支撑,要从思想意识上强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广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价值观,使人们自觉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将促进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四、坚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战略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梦的根本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在创新中实现突破和发展,就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举,为实现民族地区的发展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首先,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梦的重要举措。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把科学与教育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使其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而且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想尽快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梦,就要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干部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再次,拓宽人才开发渠道,稳定西部民族地区的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所需人才。积极拓宽人才开发渠道,壮大人才队伍,使民族地区人才实现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措施稳定现有人才,努力做好现有人才的培训发展工作,造就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人才。

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交往中容易产生误解。“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争取大众或其他周边国家的支持,防止实施力度过大或实施方向错位引起逆反心理,对“一带一路”战略产生抗拒。西部地区应该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有针对性的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商推进规划项目、深化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增强沿线各国的互利互信意识,消除摩擦与不稳定的因素,寻求与沿线各国的最佳利益交集,创新民族地区参与世界经济合作方式,这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总之,“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部署,对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连接沿线国家贸易往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圆好“发展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面对“一带一路”的大背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稳抓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开启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黄红山.“一带一路”倡议:驱动力、战略内涵及建设路径辨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9).

[2]章利欣,刘巍巍.彰显后发优势“一带一路”促进西部大开发[J].大陆桥视野,2015(05).

[3]严妮飒,王亚东.“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北方经济,2015(7).

[4]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