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7-10-21 23:11周正平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以及各项业务工作有效开展的组织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应该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新的思想特点,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一、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质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自身素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出发,高校辅导员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具备前瞻性、理论性和创新性。前瞻性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在深入分析和了解大学生心理、生理变化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思政教育规律。理论性要求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通过不断思考与总结成为思政教育专家,摆脱传统思政工作毫无理论根据的状况。创新性要求高校辅导员提高业务能力修养和理论知识修养,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理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1]。

二、要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形象

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实际上也是学生班级的领导者,辅导员这个“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班级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辅导员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与学校赋予辅导员的职责权力有关,属于强制性影响力的一种,这种影响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实质上就是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形象越好,威信越高,影响力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向心力越大。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形象)主要与辅导员的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相关。这就要求辅导员,一要加强学习与锻炼,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如奖学金评定、贫困资助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要以学生为本,视学生如子女、兄弟姐妹,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好朋友。

三、加强对学生的关怀指导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坚持沟通、引导的工作原则。首先在大学生的思想方面要加强引导,指导大学生坚决抵制社会上的负面思想,加强优秀传统理念的宣传教育。其次,在大学生的学习方面要加强辅导。高校辅导员要注意提高自身对大学生专业课的辅导能力,以便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尤其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辅导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态度、动机、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对于生活问题辅导员要多指导,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大学生用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此外,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多开导,当前,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就业竞争,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辅导员要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时的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预防因心理问题引起的诸多不良后果。最后,针对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辅导员要多劝导。大学生之间会由于一些利害关系、利益纠纷引起矛盾冲突,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当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化解,防止事态恶化,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好“三个平台”

1.校园网络平台

高校辅导员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要求,综合运用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方法,抓住网络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若想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首先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其次要针对社会疑点、难点问题加以剖析引导。最后还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切身利益加以讲解和落实[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引进时代元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校园文化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极富时代特色,因此,历来被视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平台,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凝聚大学生,这中渗透式特色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不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的校园文化相互依存,互相促进。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校园文化平台时,必须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潜力。

3.社会实践平台

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还要注意加强实践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增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辅导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企业管理、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科技文化服务生实践活动。增添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主动了解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我国国情,深刻认知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事业,进而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高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创新过程中,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高校辅导员必须保持不断求索,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将辅导员工作当成神圣、伟大的事业,最终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学理论,2016(4):255-256.

[2]于莉莉.淺析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J].学周刊,2015(9):30.

作者简介:

周正平(1981.08—),男,讲师,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