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学的关系

2017-10-21 01:13许英臻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景观设计

摘 要:文学与环境艺术设计是息息相关,不论在环境设计中的设计风格还是艺术造诣,都可以在文学上得到一定的启发,如文学的叙事修辞手法在景观的应用,苏州园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从文学叙事的角度去研究景觀设计,将修辞的相对概念和手法带入景观设计,可以增强景观建筑和场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的场所体验,建立属于特定场所的场所记忆和场所认同。例如文学叙事修辞手法—婉转,在空间景观设计中烘托景观联系与景观层次,给人以宛转悠扬,曲径通幽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修辞手法;叙事性景观;场所体验;景观设计

经过艺术学界长达10余年的努力,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年会议第一议程高票通过了将艺术学科独立升格为艺术门类的决议,从此,艺术学终于不再归于文学门类之下,成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

一、文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又称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环境设计的旋律风格和文学与静态艺术的节奏调式,在结构上可以找到明显的同构性通过对环境设计韵律与文学艺术、静态艺术的韵律关系分析,讨论在环境设计中运用文学艺术和静态艺术的韵律来传达和创造环境艺术设计的韵律。

二、从文学修辞学角度探讨景观的叙事性

人对景观的需求并不仅是绚丽缤纷的视觉刺激或是生态绿化的功能,而是能满足情感体验并激发活动的场所,景观场所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即满足大众行为心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叙事性景观作为现代景观发展的一个类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景观设计,把人的行为和感受与景观场所联系起来,利用叙事学中对人心里、文化的引导,创造出让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叙事性景观在空间表达的设计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的要素,使景观设计作品与人产生更多交流与共鸣,增加了景观场所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三、国内外叙事性景观设计实例

位于英国的斯图海德园始建于18世纪早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叙事的方法,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文学作品《埃涅伊德》的文本编排指导下涉及的。公园按照文本线索将斯图尔河分隔成各种湖泊组图,沿湖铺设了游园小径,把山石泉水、植物小品沿路布置,建筑上还铭刻了作品中的经典诗词。

法国巴黎的贝西公园设计竞赛,最终赢得竞赛的方案名叫“回忆公园”。设计师将地块看作一件城市古迹,在回忆和现代性之间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清晰地表达了该地的历史和形态。其方案构想来自于重写本,即在已有的网格上叠加新的网格,而彼此没有干扰。在公园内部,在原来路网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套路网系统构成现代公园的新结构体系,而原有的交通系统则有选择性的进行了保留,从而形成了两套复合路网系统和保留的树木建立起了联系,结合大面积的草地,可以让市民产生对乡村草地的怀念,在道路铺装上,也保留了当时的铁轨。此外,方案还保留了公园内部原有的两幢建筑,他们与这些保留的路网系统和树木共同成为反应当地文脉的重要景观要素。新的现代公园并没有使城市的肌理演化产生了彻底变化,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机的生长,使得这一区域的城市发展有了历史的延续性,也成功赋予了这地区新的活力。

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施沃兹在明尼阿波里斯市联邦法院广场设计中将地形塑造成22个高低错落的铺着草坪的泪珠状土丘,土丘上种着明尼苏达州土生土长的小型针叶树。这些土丘象征着明尼苏达州冰川运动遗留下的起伏的地势;同时,将保留粗糙原貌的原木置于土丘间用做坐凳,象征着明尼苏达州由来已久的支柱产业——伐木业。土丘和原木代表了明尼阿波利斯的文化和自然史,它们被用来作为广场的标志性雕塑元素,既象征了自然景观又代表了人们对其进行的主观改造;那些土丘隐喻明尼苏达州冰川时代的丘陵地形,试图唤起人们对地质文化形态的回忆。设计师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将整个广场与该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广场并未创造宏大的主题,简约的景观流露出神秘、原生态势,彰显出叙事的魅力,从而构成了一道具有亲和力的城市景观。

在苏州拙政园历史保护街区,可以看到承袭水乡古城粉墙黛瓦荃本风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新馆以“园林”为布局,建造造型充满着温馨淡雅的苏州传统古建韵味。而设计师贝聿铭通过隐喻“苏州园林”来打造博物馆的庭院。其中使用了“掇山置石”的手法,用現代式的石来堆在水边,来隐喻传统的太湖石;在主庭设置大面积水景和莲花池的宜内水景来隐喻苏州园林水景的特色,水景与建筑及环境相衬,十分唯美,隐约能够感受到传统苏州园林“天地无限景”的意境;植物的选择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反复运用借景等古典园林常用手法,使得整个空间和历史有了呼应,通过植物隐喻传统,用现代的元素打造出传统苏州园林“虚实结合”的意境;此外,建筑细节及景观要素的选择,大抵以现代的手法设计,却和白璧石绘、碧水沙洲以及博物馆等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苏州味”十足却又颇具创新。贝聿铭先生以现代景观空间来隐喻传统园林,让人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意境。景观主题的隐喻并非直接表达了所传达的主题,却让人感受更深,景观与人的互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李杰,杨茂川,李沁茹.情感的体验——当代景观设计中文脉主义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8(4):94.

[2]苏菲·巴尔波.生态景观[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2.

作者简介:

许英臻(1991—),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从修辞手法对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节选分析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