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充满活力

2017-10-21 04:11彭华慧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欣赏课初中音乐

彭华慧

摘 要:音乐欣赏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官能力、欣赏能力等,所以音乐欣赏课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让学生爱上这一学科,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兴趣。下面文章就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充满活力

一、教师要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學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初中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敏的感知力

首先是音乐中音的排列组合的多样化、节奏的变化。其次是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再次是调式调性的变化。如西洋的大小调式、中国的民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等等,它们把各种风格的作品表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这种多样又是有规律的,正如建筑一样,虽然丰富多样,但也必须遵循建筑学的规律来设计和施工。音乐上也是这样,如作品《梁祝》结构为奏鸣曲式,但它必须和其表达的内容相吻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才能用小提琴把中国这古老的民间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成为经典之作。

三、教师要引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

音乐形象寄予着作曲者的深厚感情,是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的外化和结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特异性来分析作品,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引发高尚的审美情感因为音乐在反映生活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生活的具体性相联系。

音乐形象的特异性首先表现为形象塑造的模糊性,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不同,音乐的语言是由不确定的意向的音响组成的,它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通过物质中间媒介(人声、器乐等)来表现构成的幻想。它并非客观事物本身,不能直接展示现实的空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只能通过节奏、旋律等去象征。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中的琵琶领奏好像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而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长音的齐奏又如众人的应声和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表现得生动有致。

音乐形象的特异性表现也表现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具体性一面。例如:琵琶作品《十面埋伏》所弹奏表现的刀剑撞击、金鼓齐鸣、人呼马嘶的音响,逼真地描绘出古代战场上浴血搏斗的氛围和场景,具有相当的确定性和具体性。再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时,可引导学生从剧中音乐形象来体会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剧中的“喜儿”由单纯、活泼的形象转化为坚强、成熟的音乐形象在《北风吹》和《我要活》中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聆听,初听、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

猜你喜欢
欣赏课初中音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美术教研课的教学反思探讨
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