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作诱因与护理

2018-10-21 07:16范艳芳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护理

范艳芳

【摘  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晕厥患者的心理特质、相关的家族因素、晕厥发作过程及干预、目击血液、损伤恐惧和晕针等心因性原因在晕厥的发生及其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作诱因;护理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1]。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2]。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为多种因素触发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占不明晕厥发作的50%~66%。引起vS的因素很多,其中站立与情绪因素较常见[3]。VVS主要由Bezold.Jarisch反射机制触发,患者在意识丧失前常有恶心、出汗、头晕、视力模糊、头痛、心悸、感觉异常、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当患者平卧时这些症状几乎立即消失[4]

1 病情介绍

患者,女,64岁,本次因“发作性乏力、意识模糊”收入科。入院查体:T 36.5℃ P 71次/分 R 19次/分 BP 122/73mmHg,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HR 71次/分,律不齐,频发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主要化验结果:血液分析、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肌钙蛋白I 0.04ng/ml,心脏超声显示"升主动脉增宽,三尖瓣轻度 反流,室间隔稍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律不齐";胸片显示"双肺未见实质性 病变,主动脉迂曲、增宽";心电图显示"1.窦性心律2.前间壁异常Q波3.频发室 性早搏"。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狭窄100%,LCX近段狭窄80%,LCX远段狭窄90%。患者与医师谈话过程中觉环境密闭,人员嘈杂加之出现精神紧张后出现头晕、出汗不适,未告知医师及家属的情况下自行返回病房,返回途中头晕、出汗加重,直至病房发生晕厥,未摔伤,10:35测床旁血压95/57mmHg,周身大汗、伴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立即给予心电图:未见明显心肌缺血改变,回顾心电监护:频发室早、房早、房颤,未见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停跳现象,测血糖7.3mmol/L,综合上述及既往病史考虑迷走神经兴奋性晕厥,立即给予补液对症处理后2分钟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肌钙蛋白I、心脏彩超、头CT等,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心电图1.心房颤动伴差异性传导2.前间壁异常Q波。肌钙蛋白I 0.04ng/ml。

2 讨 论

2.1 目前仍缺乏血管迷走性晕厥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于一部分没有前驱症状,经常突然出现晕厥摔倒的高危人群,预防很重要,避免诱因(情绪紧张为诱因之一)有预兆时马上下蹲或平躺,避免和减少跌倒后的伤害是关键。

2.2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可以预防的,根据常见的诱发因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术前不能禁食時间太长,因为患者为局麻,神志清楚,可适量进食水;②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疏导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③提高血管穿刺技能,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局部血肿形成;④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度。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般是良性过程,发作突然,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在术后24h内,需要心电血压监测,有专人护理。

2.3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晕厥的最常见类型,每年美国发生晕厥的患者大约有100万人,其中40%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5]。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不能对长时间的直立体位保持心血管的代偿反应,主要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有研究报道[6],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和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张力持续增加,过度刺激左心室下后壁的机械感受器,使向脑干发出的迷走冲动突然增加,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引起脑灌注不足、脑缺氧和晕厥。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作时的临床表现,通过脑电图、心电图、直立倾斜试验等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对于有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阳性率为30%~85%[7]。但是因为倾斜前的仰卧时间和倾斜角度的非标准化,试验结果差异较大。一般采用仰卧30~45min和倾斜60°~80°。

2.4 VVS常发生于年轻人,女性多见。经典的VVS发作前有明显的诱因,如恐惧、剧烈疼痛、情绪焦虑、器械介入性操作或者长时间站立,同时伴有典型的前驱症状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腹部不适、恶心、视物模糊、听力下降等。大约30%的VVS患者会反复发作晕厥或先兆晕厥。32%在情绪紧张或恐惧时发作。

本研究表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情绪激动、精神刺激、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诱发、站立时间过长、恐惧紧张等。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治疗以预防性治疗为主。总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情绪激动、精神刺激、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诱发站立时间过长、恐惧紧张等,在临床结合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确诊,给予对症和预防性治疗可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希.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3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3,46(3): 239.

[2]曹教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现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28(7):1124-1125.

[3]傅锐斌,吴书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222-224

[4]陈智,孟素荣,周国忠,等.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发病诱因及先兆症状分析[J].心脏杂志,2009,21(2):251-254

[5]慕春言,王景斌.心脏与周围介入术后致血管迷走反射的对比观察[JJ.中华误诊杂志,2003,3(10):10-12.

[6]李少波.实用心脏病并发症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826—827.

[7]梁艺,黄学成,尚晓斌,等.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1):71-72.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