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鱼的生命之旅

2018-11-29 09:26红色皇后
中学生天地(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虹鳟鱼棕熊鲑鱼

红色皇后

最近,“三文鱼”家族有点不安分了。有人说,经常拿来做“风味烤鱼”的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可以加入“三文鱼”家族。这当然不是鱼的主意,而是商家想抬高它的身价,把相对便宜的虹鳟鱼,卖出昂贵的三文鱼价钱来。

我们平时称作“鲑鱼”或“三文鱼”的鱼,实际上有好几种,主要分布在两个属,鲑属(Salmo spp.)和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 spp.)。它们是天生的旅行家,出生在河里,却要跑到海里生活,长大成“鱼”之后,再回到出生的故乡,生育下一代。虹鳟鱼虽然也是大麻哈鱼属的成员,但没有那么强的冒险精神,它们可以游到海里去,但大多数虹鳟鱼一辈子都住在河里,没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

知名度最高的鲑鱼是大西洋鲑(Salmo salar),它就是著名的美食“挪威三文鱼”的食材。我国东北也有野生的鲑鱼,最有名的可能是普通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也叫“狗鲑”。

不同种类的鲑鱼,旅行的距离有所不同,最长可以超过1500千米,它们遇到的困难也各不相同。我们现在就拿狗鲑的亲戚,北美洲的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举个例子。

每年冬末春初,鲑鱼卵孵化出来,小鱼游到比较平静的河流里,在那里慢慢成长。长到一岁半,小鲑鱼们顺流而下,游到海里。海里丰富的小鱼、小虾,能让鲑鱼迅速长大长壮。再过一年半,长大的大鲑鱼就踏上了回乡之旅。

每年夏末秋初,成千上万的大鲑鱼离开大海,游向它们的出生地。这时秋雨会让河水涨起,保证鲑鱼可以顺利回家。鲑鱼溯洄而上,遇到小瀑布,就甩动强健的尾巴,纵身飞跃过去。鲑属的学名为salmo,意思是“上升”,因为它们是跳高能手。

另外一个障碍是人类修筑的大坝。高高的大坝挡住了鲑鱼前进的路,它对鲑鱼的影响,比我们捕鱼、吃鱼还要大。为了让鲑鱼顺利返乡,一些致力于環境保护的人就会在大坝上修出一个个小水池,一级一级,排成一座“楼梯”,这样鲑鱼就能发挥它们的跳跃特长,一步步“跳”过大坝。

鲑鱼最神奇的本事就是认路。虽然离开自己的老家已经很久了,在像蜘蛛网一样复杂繁密的河流里,它们仍然认得自己出生的小河。鲑鱼可以看太阳辨认方向,也可以通过感知水的温度来认路,但最有效的“定位系统”是鼻子。即使蒙上鲑鱼的眼睛,它们也能单靠鼻子,找到回家的路。

“鲑鱼旅行团”进入河流之后,雕、海鸥、熊、水獭,甚至乌鸦,许多动物都不请自来,聚集到河边,准备饱餐一顿。光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就有130种陆地脊椎动物吃鲑鱼。

在这些食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棕熊(Ursus arctos)。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科迪亚克棕熊(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是最大的棕熊亚种,大公熊体重超过600千克。除了人类,没有敌手。

棕熊要趁着秋天尽量多吃、长胖,为长达半年的冬眠储存能量。在阿拉斯加漫长的冬天里,它们一点东西也吃不到,完全靠脂肪维持生命。一头母棕熊在秋天会吃掉一吨鲑鱼,长胖65千克。

棕熊虽是吃货,却不是“饭桶”。它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如果鲑鱼很多,棕熊为了“高效率”地长胖,抓起鲑鱼之后,只吃脂肪最丰富的鱼卵。剩下的鱼肉,就为不擅长捕鱼的动物,比如水貂,提供了免费的午餐。此外,棕熊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氮,是重要的肥料。

能战胜激流、熊掌和水坝,完成旅程的大鲑鱼,可能十条中只有一条。回到故乡,鲑鱼就会换上“结婚礼服”,准备繁殖后代。雌鱼的装扮相对朴素,只是颜色稍微鲜明点,但雄鱼就要开始争奇斗艳。银鲑身体两边披上晚霞般的淡红色,狗鲑换上紫色的“斑马装”,红鲑(Oncorhynchus nerka)则穿上火焰般的鲜红大衣。雄鱼的嘴巴还会变成弯弯的鹰嘴形状,这是它们用来打斗以赢得雌鱼芳心的武器。

整个旅途中,鲑鱼不吃任何东西,完全靠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过活。因为长途跋涉,它们的免疫力会变差,产卵之后,就会变得相当虚弱,有的还疾病缠身。

有些鲑鱼,比如大西洋鲑,可以回到海里养好身体,准备下一次旅行。但多数鲑鱼完成生儿育女“大业”之后,它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这一代鲑鱼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但鲑鱼带来的“盛会”还没有结束。死去的鲑鱼,食肉动物吃剩的鱼皮鱼骨,还有熊、水獭等动物的粪便,富含着氮、磷等营养元素。这些营养会滋养河里的生物和河岸上的各种植物。

就这样,鲑鱼把大量营养物质,从海里搬运到河里,再送到陆地上,化为郁郁葱葱的树木,这是它们最后的绝唱。“化作春泥更护花”,鲑鱼的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循环的开启。

猜你喜欢
虹鳟鱼棕熊鲑鱼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小棕熊捡漏
星球传说 鲑鱼人1
星球传说 鲑鱼人2
小心棕熊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鲑鱼回家
饲料无酶褐变对雄性虹鳟鱼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三倍体虹鳟鱼的海水驯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