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9-01-17 06:00杜向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杜向玲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实现思维具体化、条理化的实用工具,学生利用该工具来梳理语文知識点,能够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如树枝一般的记忆图像,既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知识相对匮乏,思维意识发展不完善,多数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文章大意,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现代教育者应当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桎梏,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阅读教学,从而将小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求,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教学给新时期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轨迹,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应用呢?

一、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合理的想象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过于机械、枯燥,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教师习惯用单向式、一刀切等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去朗读、复述,他们的大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很少有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取的知识涵养少之又少,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科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合理的想象,从而引导其将阅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以农作物为中心,分出四个主干,分四个季节罗列一些蔬菜水果,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类之丰富,随后,引导学生联想实际生活,说出这些蔬菜、水果的颜色、形态以及味道如何,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既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又提升了本课阅读教学有效性,一举两得。

二、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有效的预习对于提升实际阅读教学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阅读思维尚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效开展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些阻碍。针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预习活动。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出更清晰的阅读思路,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没有任何中心词的思维导图模型,用直线和方块展示出来;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课文中的内容,将思维导图模型补充完整。为这一预习活动增添一些趣味性,语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填充内容是一场比赛,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效率最佳,使学生带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当中去。

此外,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会以“奇石的名字”作为关键词向外延伸,有的学生则会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外延伸,这也是预习阶段绘制思维导图呈现多元化的主要缘由。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中的辐射性思维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文章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思维导图,并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想要发挥思维导图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应提醒学生要将自己了解的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再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具体总结。比如,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需要从诗歌中的个别字词的解释、相关段落的意义、诗歌的大致内容以及包含什么样的内涵,只有了解了相关内容,学生才能够进行更细致的阅读,深入地思考问题,清晰的阅读思路,辅以科学的思考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时常出现上课走神、开小差的行为,这种思维的“活跃性”也导致了其不可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投入学习活动。倘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过于烦琐和抽象,多数学生呈现“迈不动步子”的现象,不仅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会逐步磨蚀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尽可能让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使学生对文章提起兴趣。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相当有必要性的。例如,《秋游》一文,文章描写了与秋天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景色,如果语文教师单纯地将秋天的美景以话语的方式表述出来,学生自然会感到无比乏味,并不能真切感受到秋天的各种景色,更别谈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了。此时,语文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以“秋天”为中心词,接着分出主干,标上序号,如一是秋风,如秋风是秋天的礼物,让秋天变动更加摇曳多姿;二是天空,如秋天的天空格外的高,格外的清澈;三是农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到处是收获的景象,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优势,将思维导图动态化,如,可以将农民们热火朝天劳作的场景和脸上的喜悦展现出来。如是教学,学生自然会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自然也就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个实用的教学工具,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其教学功能,辅助阅读教学,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设计阅读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喜奋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实施的策略[J].学周刊,2018(25).

[2]李慧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3]郭元璋,赵玉英.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浅见[J].林区教学,2005(3).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