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用”课堂构建

2019-01-17 06:00樊荣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樊荣

摘 要: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程在教育的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可以培养小学生文学方面的素养,磨炼小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上的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要求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课堂;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顾名思义,即是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开展的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课堂写作练习活动,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学习写作,开展随堂练习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吸收好的写作经验,丰富他们写作的方式,最终为自己所使用,变为自己的写作特色。在本文中简述了几个关于增强学生的随堂练习训练,致使能构建一个良好“语用”课堂的建议。

一、利用“留白”引导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的教材的内容是由多个权威专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整理出来的,里面很多的课文都是上乘佳作,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其中,有些文学家在创作文章的时候非常喜欢“留白”,经过“留白”的方式,给阅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提高文章的境界。这时,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对文章的含义和内容做补充以及挖掘,使学生能领会到作者在情感方面的表达,达成一种情感上的共识。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文中描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在这里,文章中运用省略号,表达了作者在行走中的一种心态,那么,作者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呢?一直到路的尽头……尽头有什么呢?老师这时可以运用这个空白的地方,让小学生自己展开丰富且合理的想象。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中,进而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描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积极进行合理的想象,不仅能让文章的主旨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模仿”提高学生语用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性就很活泼好动,特别喜爱观察和模仿。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语用”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擅长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合理指引学生的“模仿”天性,展开外延的方式进行拓展训练,构建“语用”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某一个句子进行模仿。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描述出一番大自然初春的美丽景象。这时老师应该借用该段话的句式,采用模仿的训练方式,让小学生也用“在……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出自己眼里某一个季节的景色。小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渐渐地就会提高命词遣意的能力,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不单是句式,小学语文的课本上也有很多的优秀文字与写作手法可以让学生去模仿。而小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中实行有效的创新,并把它变成自己的写作方式,就能提升语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入共情环境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占很大的比重,而古诗文在语文课本里面占据一定比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指导小学生变换文体,让他们以白话文的方式来改编古诗文。这时就需要学生以作者的立场进行思考,只有会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作者,才可以成功地改编古诗文。

例如,教师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之后,可以激励小学生,结合古诗文里描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将古诗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叙述。有的学生就会这样写:“我只是来自他乡的一片叶子,一座城镇中的过客,当我在穿过一条陌生街道的时候,没有人会知道我是来自于哪里。这时候,我就只能在他人的欢笑中,一遍遍地在心里呼唤着那在远方的亲人。一次又一次,我把亲人的名字,慢慢地放在心中回味。我把每一个想念,都带进我那长长的梦境里;把每一个孤独,都装进了明日的行囊。家乡的兄弟们,你们肯定又爬到了山的顶端,也看到了比蓝天更远的蓝天,更看到了那美妙的秋天。你们的幸福,都深深地刻在脸上。只是,当你们端起美味的菊花酒时,才发现有一个写诗的兄弟还在远方。于是你们双手合十祈祷:愿朋友平安,亲人健康……”这位学生的叙写,不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还非常的富有感情,把自己完整地代入了作者的思想中。因此,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可以建设一个好的“语用”课堂环境,还能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语用”课堂环境,教师就要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制造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引导小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语用”课堂,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張月芳.意象互动 言意共生: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践探寻[J].学周刊,2019(31):102.

[2]郑凤姐.“语用”为小学语文课堂的“聚光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48.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