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研究

2019-01-17 06:00王常慧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感新媒体

王常慧

摘 要:在素质教育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责任感也列入了教育教学的计划之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看法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充斥着大家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且受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当下小学生普遍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班主任教学;责任感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成因

受年龄及发育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事物没有清晰的认知,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意识,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导致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活动的范围及复杂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及事物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够稳定,使其在对责任的承担上难以做到正确的界定。

当前对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一个孩子受到家中六个大人的宠爱,有些家长甚至过于溺爱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能力,形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性,缺乏与人平等沟通的对话方式,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主观思维方式、劳动能力及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性的缺失。

二、小学生具备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责任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格,对其今后的成长、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和努力。学生只有实现责任感的确立,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目标,责任感是人在成长道路中的指南针。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小到积极完成作业任务、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班级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大到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能力、遵纪守法,从小为公益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责任心和责任意识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责任心代表着整个民族的荣辱,责任心能够推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责任心有多强,能力就有多大。我们工作的每个岗位都离不开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公民,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以国家利益为己任、为国家作贡献的美好品质。

三、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1.明确责任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感的确立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品格的开始,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成功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人就算再有才华,但是缺失了责任感也不会受人尊敬。责任感是帮助人们明确努力方向的重要因素,将所有事情建立在责任感上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这对学生的人格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及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感恩教育是学生责任感的核心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成长影响最大的关键,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向学生重点强调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学生只有关爱父母才能更好地关爱世间万物。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辛苦,提高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及责任意识,让学生在与父母的日常相处模式中反思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生活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中的事情帮忙做”的意识。通过每天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建立责任意识。

3.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

除了家庭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教育的重要时机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对责任感有一定认知,但是无法将这份责任感融入日常行为之中。所以,教师要通过日常学习来帮助学生确立责任意识,督促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到这也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态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用眼卫生,懂得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日常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秩序意识,如正确过马路、不翻越栏杆等,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4.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他人责任感

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展开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轮流制,对学生进行责任培养,每周都由一个小组对班级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这种方式实现了班级中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为学生建立了一套换位思考的标准,使学生在责任与权力的切换中明白自身的义务,同时也能增加同学之间对彼此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进而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主任也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例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形成以组为单位的教学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为了团体荣誉感而努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学习差的学生也会为了不连累小组成绩而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5.开展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要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在为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尽到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义务。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信心及责任意识。在学生身上灌输国家发展所必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国家情怀,在日常教学中多举办一些爱国活动,提高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祖国,最终提高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日常學习和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多角度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将这种良好的品质从学生的思想层面转变到学生的行为方式上,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中,在大数据信息的席卷下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刘晓魁.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2014(35):25.

[2]韦琼芬.浅谈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5-6.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责任感新媒体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