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生存环境变化探究

2019-02-03 09:37肖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程高职

肖峰

[摘           要]  基于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探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职业生存环境变化的问题,以期为高职外语教学与改革中专任教师转型方向及转型途径探究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公共英语改革;高职教师;职业生存环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16-02

一、公共英语改革研究背景

我国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开始于2002年,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目前正处于第三次转型期。三个时期分别有三项重要内容:(1)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目标[1]。(2)建设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为“一带一路”倡议、“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等科技创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2]。第三次转型突出公共英语的专业性、工具性和科学性。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紧跟大学英语改革潮流。距第一、二次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过去十几年,这两次改革的目标大部分已经实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曾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是重庆市高职院校中启动最早、理念最新、实力最强的学校之一。借着第二次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东风,学校推出了英语听力与口语训练上机实训课程,将计算机和网络引进课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成为重庆市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先锋队。

每一次教学改革转型都对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致力于推动第三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2013年组建了公共英语课程群教学团队以进一步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建设工作。组建初期踌躇满志,但工作推进困难重重。在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团队建设三年时间里,首席教师几易其人,教学改革工作举步维艰,教学团队也未通过评审。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发展前景势必接受巨大挑战。

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核心是教师能力发展。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更为系统,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关注教师职业群体;另一种是关注个体的专业成长。对影响教师内在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机会的外部条件,如组织和职业条件等[3]的关注,利特尔(Little,J.W.)把它放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次要位置,即关注教师如何实施特定的教学法及课程之后。

国内研究者在对国外相关研究梳理和借鉴的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金忠明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外因包括社会系统因素、教育系统因素、学校系统因素;主观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在职业方面的信仰和追求、教师自我的内部愿望和主观需要、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应用等[4]。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标准在狭义层面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是缺一不可的[5]。广义层面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指教师本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且指教师职业逐渐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发展环境包括创建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严格而专门的职前训练;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的教师在职进修机会,以发展和提高其专业水平;为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其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专业团体;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制度;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等[6]。

综上可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更偏重教师自身能力发展,外因的关注只是扩展性提及。外部环境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但现实情况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对中国知网近三年(2015~2018年)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硕博论文的筛选发现,609篇文章中有93篇與外语教师相关,高职英语教师仅占6篇。可见各学科各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教师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层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引起了一定关注,但对特定领域教师的关注度不够。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而言,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样高职教师能力发展和普通高校教师能力发展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生存环境变化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作用受到弱化,但英语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又充当了语言交流及汲取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具,而高职院校又与普通高校不同。由于发展的大环境不同、校情不同,每个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表现出一些共同点,但更多的是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7]。

(一)英语课程边缘化,英语课时逐渐缩减

为了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职院校不断增加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缩减教学理论课时,并对公共课程课时进行压缩,此现象存在多个省市自治区高职院校。高职英语课程因其“公共性”“基础性”特点突出,教学学时不断受到压缩。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16年以前公共英语课开设3个学期,即大一全学年及大二上学期。2016年内改以后调整成2个学期,即只针对大一学生开设,每学期48学时,其中6个“互联网+学时”,42个面授学时。“互联网+学时”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上机或手机APP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到2018年再次缩减,每学期36学时,且部分专业只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公共英语课。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着英语课程被边缘化的学科危机以及教学工作量不够的生存危机[8]。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归属感缺失

高职公共英语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每个教师为完成教学工作量,需要承担5~6个班的授课任务。这意味着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每一学年都要重复讲授一样的教学内容和基础知识,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其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最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动力[9]。此外,由于领导对英语课程不重视、在校发展空间有限,每年外派培训名额几乎不涉及英语教师。教研室十几名专任英语教师仅有三四名有过出国学习的工作经历,并且这样的机会都不是由学校提供,而是教师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不受重视的直接结果导致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高职院校缺乏归属感。教师被动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感受不到工作中的快乐,成就感较弱,看不到发展前景,更消磨工作激情。

(三)“双师”英语教师缺乏行业实践能力

作者调查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承担过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18名英语教师,他们分别来自公共英语教研室、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行政部门和辅导员教师,代表不同的性别、学历、年龄、教龄和职称。收集有效问卷14份并对个别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方向为英语或英语(师范),属于“语言基础”类教师。专任英语教师多数接受传统的语言学习,缺乏企业的实践锻炼,基本上是从“高校”直接到“高职院校”,缺乏行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不具备“双师”素质,在開展校企合作和挂职锻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的调查中,14位承担过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中只有3人真正有过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与此同时,同校非英语专业的行业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建筑英语、物流英语等急需大量教师,而解决办法竟是随意推荐校外从事与英语相关工作的企业人员,只达到了学校要求的有行业企业背景。此类兼职教师流动性大,师资不稳定,缺乏高职教育理念不说,从事工作也与行业英语不对口,甚至出现从事外贸行业的上计算机专业英语。

(四)“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化发展,政策导向英语教师转型

随着学校与泰国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入开展,本校学生留学、访学以及招收的国际学生逐年增多,学校对泰语等小语种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增加。公共英语教研室所属部门创新教育学院也配合学校政策出台“国际化发展助力计划”,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建设需要,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国际化师资队伍,为学校开设小语种、对外汉语等课程奠定基础。学校领导提出公共英语教师转型学习小语种或任教对外汉语的构想。这样的政策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型发展。

(五)外语语言能力磨蚀,年龄成为发展瓶颈

经调查能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占70%以上,但认为可以通过自身英语水平顺利解决其他专业英语问题的仅占四成。外语教师在职后的教学阶段,由于停止了外语学习或外语学习的频度和强度逐渐减少,其外语语言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磨蚀[10]。学校要求教师转型,不管朝哪个方向转,都需要教师跨领域学习新知识。公共英语教师年龄层次都在30岁以上,教龄5年以上。一半以上的教师在30~40岁之间,正处于家庭压力较大的年龄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0%的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动力去面对转型发展。

四、结论

一方面,公共英语教师面临教学工作量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急需行业英语教师、小语种及对外汉语教师。为了适应职业生存环境的变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接下来聚焦的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转型意向问题,若接受转型,是面向专门用途英语发展,是学习一门小语种,还是对外汉语方向,或是其他,这是后续研究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成功转型,完善我们关于教学改革的认识,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真正推动高职外语教育教学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2-85.

[2]蔡基刚.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及理论依据[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7):1-13.

[3][4]张滢.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师专业素质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5]周启加.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6]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王爱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ZK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6.

[8][9]陈桂榕.浅谈福建省民办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5-67.

[10]王青华.大学外语教师职后外语语言能力磨蚀研究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6-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程高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