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摘 要] 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其中就包括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本身属于一项大工程,需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到科学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进而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就如何在中职机电教学实践中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提升中职机电教学质量,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中职机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98-02
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学困生与学优生二者之间的差距,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首先对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介绍,进而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最终对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改进与优化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如何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简介
(一)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内涵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学模式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针对在班级中能力以及知识方面差异性比较显著的学生开展分组教学。这不仅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契合,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差异性资源而开展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说,在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而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异缩小到最大值,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长远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本身具备显著的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实用性等特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充分发挥。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平均分配学生的能力,并且根据多元化的层次对其进行分组,实现了合作和分层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
(二)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论,即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注重个体指导、分组学习以及集体讲授三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促使教学形式实现最优化。同时该教学模式下所制订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契合,从而对不同层次学生与教学之间的适应性进行了保障。分层、分组、合作,一方面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另一方面也符合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学习经验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而提升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知识与理论存在着不一样的理解,需要借助合作学习来实现相互促进。从这一角度出发,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方面
目前对于很多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存在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无法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另外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一些相关的问题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中职机电专业教师整体素质表现不高的具体原因还在于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不足。同时据调查,部分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自身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实践性教育,因此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中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帮助。
(二)考核方面
中职机电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校现有的教学过程体系无法对评价体系做出推动。并且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会选择使用试卷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完全依据某次考试的结果就判断学生的整体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这也就要求中职院校建立更加有效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并让实践教学中相关数据和文件的标准性得到有效的完善。
(三)教学方面
相较于传统教学,中职机电教学有着诸多创新之处。尤其是在实践性教学中,工作量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即可,但是在机电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学习。很多中职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走向工作岗位,缺乏在企业实习与工作的经验,并且对机电专业不同工作岗位与工作流程了解不细致,最终也会导致无法针对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训练。学生们更多的是掌握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在未来走向具体工作岗位时势必会出现无法胜任的问题。
(四)没有学习氛围和清晰的目标线路
當前有部分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低,由于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其专业学科的成绩也不会太理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基础较差的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会感到十分吃力,学生缺乏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
中职机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切忌使用相同的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学生,同时也要避免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能力做出评判。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从侧面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动态思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诸多方面加以凸顯,例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因此需要采用个性化、层次性的教学模式来将学生的个体优势加以彰显,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在分层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分组比例划分要遵循适当的原则,在每个小组中平均分配学困生与学优生,从而保证团队的整体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机电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是缺乏必要的互动。对于中职机电教学而言,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同时也包括实践操作教学,因此采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去解决不易发现的难点。比如说在开展实验操作训练时,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对课程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在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机电知识探究兴趣的充分调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分工合作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比如说在实践操作环节上,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来选择实践对象,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负责与自身能力相对应的任务,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各自的提升。
(三)分层与分组结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性格测试或者是与机电学习相关的测试,根据测试所得出的结果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层次划分。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深入地了解,根据其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更加细致科学的分层。具体的模式为:I层(提高层),该层学生对机电学习的兴趣比较强烈,并且在知识理解以及课堂表现上都比较优秀;II层(普通层),该层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不高,但是学习能力较强,有着扎实的学习基础;III层(基础层),该层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较弱,无法跟随正常教学进度。通过细致的层次划分,教师能够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绘制学习成绩折线图来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除去学生分层之外,教学目标分层以及教学内容分层同样也是十分高效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而言,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讲授,帮助学困生跟上学习进度。另外还可以借助布置作业任务来增加学生互相交流与帮助的机会,教师在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指导教学工作,为不同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
(四)用分层评价制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用统一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方法与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对分出来的不同层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学习兴趣。对于Ⅰ层学生,教师应当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不断拔高要求,让优秀的学生在优秀的基础上变得更优秀;对于Ⅱ层学生,要采取警告语勉励并行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他们看到还有成绩更好的学生等着他们去超越,要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而对于Ⅲ层学生,要不厌其烦地加以表扬,帮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建立自信,赶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整体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利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密切交流与沟通,并且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机电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思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60-161.
[2]杨旭.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30):129.
[3]丁新新.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6(65):177.
[4]丁恩安.科学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提高中职数学学习效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