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研究

2019-03-20 00:35万年红王雪蓉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贸互联网

万年红 王雪蓉

【摘要】针对温州制造业现状及它与跨境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跨境物流发展政策、法律法规、战略规划及观念树立等宏观因素,从搭建两业联动融合的“互联网+外贸”平台,消除两业联动在规模、结构、机理上的差异,构建两业联动机制和模型、缋效评价标准、人才培养机制,拓展两业联动金融服务等方面对“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外贸 温州制造业 跨境物流业 深度联动融合模式

制造业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温州市作为一个制造业发达城市,制造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也是温州主要出口贸易行业,主要包括皮带、打火机、箱包、鞋类、服装、汽配、电器、电子、卫浴、消防器材、卫生材料、海洋养殖、环保、建材家居,环球之家、眼镜、文具、饰品、家具、水龙头等行业,它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互联网+外贸”构建了更加开放、便捷、智慧的制造业跨境贸易环境,促进了跨境物流市场、拓宽了“温州制”的国际市场,使温州制造业通过更智慧的流通途径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销售市场。借助“互联网+外贸”的独特作用,通过跨境物流配送,有利于优化多元化的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对外贸易。因此,有必要研究“互联网+外贸”驱动下的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促进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

1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联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温州制造业对跨境物流业业务外包服务的认识不充分,尤其是对“互联网+外贸”的利用不足,开放程度不高。

第二,绝大多数温州制造企业本身缺乏专门的跨境物流管理人员和跨境物流管理组织机构,跨境物流业竞争秩序不够规范,市场竞争手段单一。

第三,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联动、融合发展的步伐不一致协同,环境有待改善。

第四,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联动、融合发展的服务标准、信用机制不够完善,两业之间的信用较低,已经存在的标准的应用状况不够好,应用效率降低、成本高。

第五,跨境物流企业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先天因素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集群发展机制,过度依赖单一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构建“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的宏观因素

2.1制订“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跨境物流发展政策

由于目前在“互联网+外贸”背景下的制造业跨境物流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因此相比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温州制造业出口在跨境物流运转效率效益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需要健全政策、法律体系,规范“互联网+外贸”的制造业跨境物流发展秩序,建立健全促进“互联网+外贸”下的制造业跨境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为温州制造业跨境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2树立“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深度联动、融合双赢共享观念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外贸”促进制造业跨境物流外包业务发展的意识,发挥产业的引导作用,树立双赢共享观念,实现“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联动在观念上的融合。

第二,改变强势企业向弱势企业转嫁风险的意识,树立利润、风险共享的观念,强化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共赢合作。

第三,树立温州制造业跨境物流业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意识。

2.3制定“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联动战略规划

第一,制定温州制造业出口贸易的“互联网+外贸”战略,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构建“互联网+物流”的制造企业联盟,形成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和集约化协同发展机制。

第三,构建“互联网+制造+物流”的标准体系,实现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联动、融合发展的规则、格式统一。

第四,优化“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联动、融合发展的税收政策、专业化服务体系。

2.4两业联动的市场供需战略规划的协调

在“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需调整自身出口产品数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将这种需求转化为社会化、世界性的需求,解决温州产品国际供需不畅、缺乏沟通和衔接不够的问题,从而实现制造业与跨境物流资源共享、共建,在“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提高两业联动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3构建“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

基于宏观因素,构建“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具体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3.1搭建两业联动融合的“互联网+外贸”平台

加大基础实施、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从跨境物流智慧化信息平台和物流科技攻关入手,搭建两业联动、融合的“互联网+外贸”平台,为两业联动、融合发展营造一个智慧型的互动环境。平台采用SOA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分析层、供应链层、通信层、服务层等模块,提供应用系统服务功能。

3.2消除两业联动规模、结构、机理差异

近年来,虽然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两业联动的规模、结构、机理差异仍然非常明显,导致设施配套性、兼容性不够强,不能满足两业联动发展的规模、结构、机理融合需求。因此,在“互联网+外贸”驱动下,需充分有效地配置、利用两业在规模、结构、机理上的资源,打造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外贸供应链。

3.3构建两业联动机制

首先,构建两业联动业务流程再造机制,强化制造产品的跨境物流外包服务。

其次,大力培育为温州制造业提供智慧物流服务的“互联网+物流”企业,促进两业联动的升级。

最后,打造跨境物流中心、基地或园区,实现“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深度联动融合的布局优化,提高跨境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

3.4制定两业联动、融合的缋效评价标准

“互联网+外贸”驱动下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两业深度联动融合的过程中,对两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的缋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有利于调整两业融合的结构和机理。但是,鉴于“互联网+外贸”的复杂性,在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过程中,其缋效评价通常是很难的。

对此,通常采用量化的方法来制定衡量标准,从订货率、周转率、等待时间、发货率、交付率、提货率、库存率、准时率、成本等进行综合量化考评。并根据考评的结果,改进联动、融合的服务流程和作业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

3.5构建两业联动模型

第一,“互联网+外贸”的跨境物流托管模式。主要功能是职能外包和设施出租。

第二,“互联网+外贸”驱动下的跨境物流业与制造业合资模式。主要功能是资金等资源整合,稳定可靠的客户源。

第三,“互联网+制造”的跨境物流集成外包模式。主要功能是中小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集成。

第四,“互联网+制造”驱动下的跨境物流交易所模式。主要功能是实现联动平台上进出口贸易操作。

第五,“互联网+外贸”驱动下的全程跨境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功能是实现分离的跨境物流环节、供应链环节的集聚、联动。

第六,“互联网+物流”的贸易一体化模式。主要功能是以跨境电商物流平台为依托,根据客户需求实现货物发运、货款支付及在途跟踪等。

以上模式,均需要加快泛互联网化、智慧化的公共海外仓储的建设,打造了线上线下的两业联动、融合发展的“网上丝绸之路”。

3.6拓展两业联动金融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联动的过程中,金融服務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制造企业与跨境物流企业提供充足的运行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资金短缺压力,保障两业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有序进行,提高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

3.7构建两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互联网+外贸”如何运作,温州市技能人才是不够的。因此,为培养“互联网+外贸”驱动下两业联动的人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需要开展“政校企”合作,提高管理、实际运作人员的胜任力和综合执行力,培养具备跨境物流、制造与“互联网+外贸”知识兼备的人才。

4结论

制造业是温州市的支柱产品,也是温州主要出口贸易行业。“互联网+外贸”促进了温州跨境物流业,使温州制造业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销售市场。本文研究的“互联网+外贸”驱动下的温州制造业与跨境物流业深度联动、融合模式,对提升温州经济发展水平、重现“温州制造”的辉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翀.跨境电商是有出有进的“互联网+外贸”[J].国际贸易问题, 2016,31(1):65-73.

[2]嵇侣侣,黄盈,彭建良.基于灰色关联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比较——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4):1-3.

[3]齐文畅.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J].管理创新,2015(14):259.

[4]钱言,沈玉燕,赵成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财经界,2017(8):57-59.

[5]韩锡琴、赵建荣、赵江等. “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联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J].物流管理与经济,2016, 23(5):223-225.

猜你喜欢
外贸互联网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印发
沈丹阳:外贸增速争取与GDP增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