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019-03-20 00:35丁晨晨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竞争战略经营

丁晨晨

【摘要】盈余管理作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吸引大量学者的关注。大多数文献侧重于研究股权结构、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公司内外部因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但对于经营管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关系,将盈余管理引入经营层面,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为不同战略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经营 盈余管理动机 竞争战略

一、盈余管理动机

(一)国外盈余管理动机

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归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

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r认为资本市场动机是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股价以达到迎合分析师和管理者的目的,如在管理层回购股票时,会低估盈余管理以减少回购成本;在发行股票时,会高估盈余管理以获得溢价收益。

Ross L.Watts和Jerole L.Zimmerman认为有债务风险的公司会通过调增收益,来减轻或逃避债务契约的限制,如向银行借款时,借款合同中可能有收益要求规定,以保证借款的安全,这时企业防止发生亏损以致银行撤资,做出调增盈余的选择。

(二)国内盈余管理动机

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归为融资动机、避免被“ST”及退市动机、管理者报酬动机。

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发行股票,企业为了筹集最多的资金,提升公司的盈余管理很有必要。另外,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配股体制机制还不特别成熟,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监管部门对申请配股与公开增发来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均设置了一定的盈利标准。因此,管理层为了吸引投资者,提高发行价格以筹集更多资金,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股票将会被“ST”,如果3年亏损,且这种亏损局面在一定期限内也没能改变,则将被“摘牌退市”。因此,为了避免被“ST”或退市,亏损企业有盈余管理的动机。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可能导致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相挂钩,亏损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有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竞争战略

(一)差异化战略

Porter(1985)认为,为了实现差异化战略目标,公司需要在研发创新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致力于打造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公司更多地利用新产品打入现有市场或开拓新市场,挖掘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获得高于行业的利润率。如果这种战略能够形成,它就成为在行业中赢得超长收益的可行战略。

(二)成本化战略

成本化战略就是最大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以降低产品价格,维持价格上的优势。要做到成本领先,就必须在管理方面对成本严格控制,提供保准化产品。相对于差异化战略,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没有过多的产品研发投资,更多地利用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渗透,通过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同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扩大产销量以摊薄产品和服务上的费用,以此获得利润空间。

三、种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动机

成本化战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成本粘性来实现的。成本粘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变动不线性相关,当业务量减少时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业务量等额增加时成本上升的幅度。当公司业务量减少、营业收入降低时,由于粘性的存在使得成本费用降低的幅度小于营业收入降低的幅度。当管理层有避免亏损和扭转亏损的盈余管理动机时,在公司营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管理层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费用以达到成本费用降低幅度大于营业收入降低幅度的目的,从而挤压出利润。

差异化战略受真实成本粘性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无论企业亏损或盈利,企业都不会减少产品研发投资成本,另外刚研发出的新产品的市场狭小,其销售量不尽如意,此时,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为防止公司股票被特殊处理(ST)或停牌(PT),管理层可能将以后年度的成本费用都计提在销售初期的范围内,形成销售初期的觉亏损,下一年度就可能扭亏为盈,从而摆脱“ST”或“PT”的帽子。

四、总结

大多数文献都是从股权结构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说明盈余管理的动机,很少有文献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明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和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的基础上,研究了竞争战略如何影响盈余管理,并就其中漏洞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控制成本,提升销售量

对成本化战略来说,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利润的一个方法,但成本费用是硬性条件,一旦超常减少,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从而影响企业声誉,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成本费用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如可以加强管理以减少变质、毁坏物资,裁减游手好闲员工等。提升销售量,有利于分摊固定成本,较少单位成本,也达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另外,提升销售量有利于拓展市场,巩固市场地位,为其他产品的推广提供帮助。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升销售量,提升自身的营业收入,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实施成本化战略或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内部都要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强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要优化股权结构,使股权分散化,相互监督,减少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将费用粘性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三)增强对项目可行性研究

差异化战略盈余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新产品在后期有稳定的市场。如果新产品后期销量仍然不乐观,则再多的盈余管理也没有办法拯救这个企业,因此项目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很有必要。加强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在确定项目可行之后,该产品的市场份额扩大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陈小悦,肖星,过晓燕.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

[2]李敏.权力制衡、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J].财会通讯,2017(36).

[3]張晋侠.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会计师,2017(17).

[4]杨武湖.盈余管理动机、股权性质与企业成本粘性[J].财会通讯,2017(24).

[5]钱怀安,张淼.盈余管理的动机国外文献综述[J].时代经贸,2017(21).

[6]柴才,黄世忠,叶钦华.竞争战略、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J].会计研究,2017.

[7]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北京:会计研究,1999(9).

[8]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

[9]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

[10]Ross L.Watts,Jerole L.Zimmerman.实证会计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竞争战略经营
雷人画语
爱奇艺竞争战略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额信用贷款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
双边市场理论综述
内部控制审计与竞争战略的相关性研究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