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2019-03-20 00:35王雪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王雪

【摘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正常的秩序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本文主要是对以往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梳理,明确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脉络,以便促进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 评价机制 信息披露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张岩 (2010)提出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同时它也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作为促进组织管理和经济活动之间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戴文涛(2013)提出内部控制和评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重中之重。宋月霞(2009)和阎班英(2009)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选取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作为定性指标,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等作为定量指标,并按权重对指标进行评分,最后对两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备数据支撑,定性和定量双方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张先治、戴文涛(2011)提出更为科学的手段: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模糊现象适度精确化、定性分析定量化和指数合成运算科学合理的优点。基于模糊分析方法,张尧,郭雪萌(2015)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模糊分析方法评估多样本的内部控制。

三、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内部风险控制程序,如果内部控制有缺陷,并且没有及时发现,那么企业将会形成漏洞,产生重大问题。企业内部控制披露的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都很有价值,可以帮他们做出重要决策。杨慧文(2013)采用对比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注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体系建设,并且大部分公司可以比较规范地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王月英(201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过低,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现状明显不符。冯晓岚(2013)认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一大特色是内部控制的范围大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范围,但绝大多数公司在自评报告中仅仅提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提及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未就两者的关系作出说明。根据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总体不高,内部控制缺陷评定缺乏明确的标准,重大缺陷的披露与现实情况相差较大。

在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方面,李少轩等(2009)认为股权结构是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股权越集中的公司,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大股东越有能力和期望要求受托人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越倾向于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王环环等(2010)认为财务杠杆系数较大的上市公司负债水平较高,在披露信息时需要满足债权人对信息的特殊需求。雷鸣(2011)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明显好于出具其他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也有学者对披露后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余海宗等(2013)基于投资者的视角,衡量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发现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市场评价正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度越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越强,企业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越高。

四、关于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研究:

龚雪,白亚龙 (2014)指出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仍然停留在纠正错误,防止弊端的基础之上,对于企业目前的管理情况以及日后的发展和风险因素的分析,都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而对于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又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保障,因此,造就了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曾小群 (2015)指出要想保障企业人才的水准,就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将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做作为招聘工作的基本准则,要保障人才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展个人的才智和权力,如此才能够确保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才能够保证人才的价值能够实现和应用到经营管理之中。

五、关于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先治和戴文涛(2010)的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的正面影响较大,而国有控股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我国学者逯东、付鹏、杨丹(2015)以2009-2012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媒体的关注度越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可以看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公司规模、公司成立的时间长短、审计委员会的能力和效率、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交易及财务报告的复杂性、公司的并购重组、首席财务官的职业能力等。

六、总结

从相关文献回顾中看出,我国理论界对内部控制问题很重视,既吸收了COSO报告的先进经验,又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尚未有一个统一认识,在研究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比较落后,如何对其完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02):4-12.

[2]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02).

[3]逯东等. CEO激励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06).

[4]丁友刚,王永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

[5]李颖琦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3(08).

[6]周守华等.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7).

[7]余海宗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市场评价与盈余信息含量[J].审计研究,2013(05).

[8]陈艳利,乔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0):87-94.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