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如何做到精细化,标准化与信息化

2019-03-20 00:35冯碧茹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标准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随之提升,企业想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占据先机,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同时对内部控制的方式进行创新,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精细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本文提出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建议,希望对促进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精细化 标准化

引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将要面对形式十分严峻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的控制力度,实现对企业的精细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并构建全新的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以此来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管理意识,创新企业内部控制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想要做到精细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首先应强化管理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内容,促使企业各级员工形成管理思维,并利用管理思维衡量工作,以此来改变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某国有企业无论事情大小,都会组织全体员工参加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员工的地位,却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致使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企业也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培养员工形成管理思维,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时,企业还要培养员工树立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健全的管理方法,防止相关问题的继续发生;二是建立规范的管理意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合理的划分责任,促使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养成规范的工作习惯,以此来降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规范管理内容,建立标准的内控体系

(一)实现生产控制领域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对生产控制领域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企业需要構建精细化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本质上说,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确保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运行机制,这项控制机制的确立和实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企业可以达成自身的发展目标,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由于企业生产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因此,企业所建立的精细化管理控制体系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为满足动态管理的需求,企业精细化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在规范管理制度和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对管理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将精细化管理落实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对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进行分解,形成指标体系,同时明确各项指标的分数,以此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某生产烟草的国有企业就对生产管理的各项要素进行了细化分解,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生产目标、生产任务、生产指令等指标,同时将管理责任落实在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管理的效果。

(二)建立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企业内部控制想要做到精细化,必须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以此为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企业内部控精细化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工作规章制度;二是绩效考核制度;三是评价监督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构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项环节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促使员工在动态管理中明确自身的职责,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统一,为推动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

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之中,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首先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平台,提升企业信息化管控水平。其次,企业需要在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促进企业发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和整合企业数据资源,并挖掘行业数据信息,将其与企业数据进行对比,以此为企业制定发展目标和做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企业需要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依托,实现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例如:某企业为强化内部控制效果,提升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并根据员工职位合理的设定权限,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四)开展标准化的管理工作

企业应根据事先制定的规范化指标,对指标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在管理过程中将平衡记分卡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突出关键的指标,并依据指标等级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实现对指标体系的层级化管理。为进一步提升指标管理的效果,企业必须要开展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建立标准的管理工作体系,对企业现存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利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将问题进行细化分解,然后依照指标等级进行解决。最后,企业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时,应立足于整体,放眼于未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真正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化。例如:企业可以对现存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按照问题对企业的威胁程度,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并按照等级对其进行解决,以此来提升管理的效率,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过程,想要实现企业控制的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同时,企业还需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来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控制效果,推动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克锐,刘影.企业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10):45-48+53.

[2]刘庆孟.油田企业内部控制及精细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5(23):136.

作者简介:冯碧茹,1997年7月,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会计方向。

猜你喜欢
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账务处理的几个关系
企业存货的管理与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