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性新闻在新时期的演变

2019-03-20 00:35张荣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象发展趋势

张荣

【摘要】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信息发展神速,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充实着人们的视网膜。新闻娱乐性发展也不在不断形成,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娱乐性新闻的形成是有背景的,在一定时期可以“膨胀“起来,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新闻会逐渐回归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本文从新闻娱乐现象的出现开始阐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阐述了新闻娱乐化形成的原因,并对未来娱乐新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闻娱乐 现象 原因分析 发展趋势

0前言

新闻娱乐现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中国的新闻娱乐现象始于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开创了明星期刊,并将“软战术”引入“硬新闻”。从那以后,周末版和每周刊都变得流行起来。随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城市报纸的出现将我国的新闻娱乐推向了高潮,并不断传播到各种媒体,包括快速发展的网络。

1新闻娱乐的定义

“新闻娱乐”的概念最早是在中国提出的,可追溯到2000年。在“娱乐本地化-美国新媒体的两大趋势”中,李良荣首次提出“新闻娱乐是指犯罪新闻,名人轶事和性纠缠。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中,临晖将新闻娱乐定义为:“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普及,即减少严重新闻的比例。新闻的焦点在于名人轶事,每日事件和软内容,如轰动和恼人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难事件,体育新闻和华边新闻;其次,我们应该尽量在内容和形式上软化新闻,尽力利用它的娱乐价值来自严肃的政治和经济新闻,强调我们的表演技巧中的讲故事和环境,只是片面地寻求兴趣和吸引力。加强戏剧悬疑或煽情,刺激事件的方面,采取新闻故事,新闻文学之路。

2新闻娱乐化形成的原因

2.1宏观理论分析

(1)新闻娱乐本质上是一个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导向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传播活动范畴。也就是说,满足社会精神生活或信息需求的精神生产,是精神生产过程中人类独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它以材料生产为基础,与材料生产保持着积极的关系。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理解新闻娱乐的出现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突然的。由于精神生产是一种生产,它也就像生产力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关系一样。将有分配和消费关系。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程度过高,信息呈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了解信息的商品属性,新闻作为商品也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什么对产品,生产者(即大众媒体)的总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产量。

(2)现代大众传播与经济系统的保密结合,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以及市场的整合,在社会意识形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的戏剧和娱乐内容的提供取决于大众传播本身的特征。拉扎菲埃尔德在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中提到:大众传播具有“麻醉效应”作为消极功能。它将淹没现代人的大量表面信息和流行娱乐。人们每天都在媒体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融入社会实践的积极性(特别是当今媒体的快速发展)。

2.2微观(技术)分析

新闻娱乐现象与观众的选择密不可分。今天的大众媒体仍以“观众是市场”为基本观点。这种观点可以很容易地将“商品销售量”,IE评级或点击率作为判断媒体成功的唯一标准。公共福利和社会效益被搁置一旁。

3新闻娱乐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闻娱乐化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衰落,并与精英媒体和知识新闻共存。观众的选择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当前互联网残酷增长的时期,大量復杂的信息也让观众在互联网出版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虽然快餐内容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满足观众的速度,但长期大量的及时消息也会让观众感到瘫痪,疲惫,甚至拒绝。事实上,随着媒体技术和受众本身的增长,集群不再是新的。焦点是基于一部分观众开始掌握自己的思维能力,选择和适合自己的媒体和制作。在媒体使用中,许多用户逐渐从文盲水平发展成为知识教授。除了信息之外,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希望看到独特和更彻底的深入分析,以获得更有见地的观点。这也是基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太多虚假新闻的强迫和无助的选择。

深度内容和质量的时代即将“复兴”。目前,许多媒体战略已经从基于信息的媒体转向信息+深度内容。这种模式的变化也是基于市场受众选择的变化,这是市场和需求变化的结果。深度并不意味着无法阅读。事实上,正是因为过去的媒体不允许大部分观众了解深度新闻的报道,自动选择简单的新闻或娱乐新闻。少数民族正在成长为群众,需要媒体才能揭露新闻事实与人们出生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关注大量事实,以提供事件的延展性和相关性。同时,这种相关性和事实可以以最快的方式到达用户。

媒体被盲目淘汰,开始引领观众的选择。在经历了互联网和自媒体发展的盲目性和困境之后,大众媒体开始对观众的选择进行交互式调整,而不是单方面依靠点击率来跟随用户的偏好来推荐内容。在知识型用户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受众也开始消除困惑,并开始了解他们想要的信息是什么。即使有很多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偏好,即进入内容时代。与此同时,观众将更加细分,某个领域的内容将突然出现。

4结束语

新闻娱乐不仅仅是在通信领域发生的现象。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种变化是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文思想的共同作用。这不是由于观众自己选择的结果而直接发展技术的结果。与分阶段实现信息传播相比,新闻娱乐并非如此。在这个阶段,信息传播突出了观众的参与,突出了娱乐的趋势。沟通的本质是信息和内容的传播。只有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媒体才能在变革的潮流中不败。

参考文献:

[1]李哲.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J].西部广播电视,2016(01).

[2]王莎莎,曾鼎皓.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发展倾向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3]周珂,张心意,王婷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电视民生新闻的关系[J].今传媒,2013(07).

[1]王磊.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05).

[2]吴绍恺.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J].记者摇篮,2015(12).

[3]张惠敏.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

[4]于海中.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生成与发展[J].新闻窗,2013(02).

[5]于慧志.新闻娱乐化现象探究[J].新闻窗,2017(04).

[6]陈瑜.有关当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5(11).

[7]邓小红.新闻娱乐化的盛行及其成因[J].才智,2009(28).

[8]孙艳华.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J].大众文艺(理论),2008(11).

猜你喜欢
现象发展趋势
第四章光现象
《简单的周期现象》自主学习任务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警惕,别让现象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