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胜任力培养的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研究

2019-03-20 00:35李明珍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摘要】文章将创业胜任力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分析框架,剖析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 创业教育体系 应用型高校

一、引言

与职业教育、研究型教育不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具有专业性和普适性的双重特点,因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需要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系予以支撑和保障。在国内,尽管许多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不少高校还创设了创业学院等,但大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还处于第二课堂阶段,也没有实质的专业依托和系统的制度安排,尚未真正建立起全方位、规范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及培养管理机制。这种状况往往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最终成为“创业讲座+创业方案设计大赛”,难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因此,以创业胜任力培养为目标,探讨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其运行机制,使之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提升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组织制度体系不健全

由于一些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认为创业教育是“第二课堂”,是就业指导部门或校团委的责任,因而这些应用型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创业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创业教育专门组织管理部门、研究开发部门和实施单位等;有的高校即使成立了创业学院,但其职能和作用有限,创业教育缺乏专业依托和课程系统安排,教务部门、教学单位、就业指导中心及团委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创业教育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二)创业教育课程及内容体系不完善

由于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强、开发难度大,加上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创业教材及课程的开发滞后,实践中大多以引进、翻译国外如SYB、IYB和KAB创业系列教材为主,尚缺乏统一、适用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虽也有一些高校自主开发一些优质课程及教材如《创业管理》(张玉利主编)等,但总体而言,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尚处于零散无序状况,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权威性,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三)教学实训体系不完善

由于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业教育目标不清晰以及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不少应用型高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平台、项目等软硬件建设方面还相对滞后,创业教育过程的许多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展开,创业教育大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如课堂里筹融资、黑板上营销、屏幕上办企业等,缺少创造创业实践的有效环境,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知识与行动脱节,不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胜任力。

(四)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创业教育要求

目前,应用型高校还缺乏一支专门的具有较高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承担创业教育教学的大多是思政部、基础部和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辅导员等,由于对缺乏创业和教学经验,对创业内容理解不深,难免照本宣科、滥竽充数,甚至说外行话“忽悠”学生。虽然也有一些专业教师担任一些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没有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被“赶鸭子上架”,难以产生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

(五)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不健全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创业教育支持政策不到位,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充分调动部门、教师、学生和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导致创业教育资金紧缺,创业教育活动受到制约;最后,学生评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利于激励学生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优化思路及措施

(一)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完善组织制度体系

转变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权宜之计”等观念,树立创业教育是一種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获取“第三本护照”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因此,应用型高校要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加强内部教育体系改革,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层级分明、职权匹配、运作高效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创业教育制度体系,包括学生创业扶持制度、大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校园实践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指标制度等,改变传统“人治”的管理方式,为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二)构建特色创业教育课程及内容体系

1.基本原则和要求

课程及内容设置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首先要落实到课程及内容设置之中。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及内容体系构建要着重把握以下原则和要求。

(1)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应当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人文教育、能力教育的融合,除了财经、金融、管理、税务、营销、公关、保险和法律知识以及企业家成功的经验等等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以外,还应将人文、历史、心理健康等基础教育都应该列入课程改革计划,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知识结构。

(2)创业教育课程层次化。创业教育一般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专业教育三个层次,因此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构成,分层次、分对象地逐步构建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还应开设创业教育专业课程。

(3)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创业教育除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财务》、《创业管理》等外,更多的是要结合专业课教学,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的内容,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及内容体系构建不仅要加强创业课程本身建设,还应对专业课程和学科教育进行改革,使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4)自主开发与学习借鉴并重。要善于引进、借鉴和合理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成果,加快开发符合我国国情、能满足实践需要的创业教育主干课程体系。

2.创业教育课程及内容体系基本构架

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如表1),其中一些课程教学可以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在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

(三)完善创业教育实训体系

当前,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实训体系主要由课堂案例分析、校内创业模拟实训和校外创业实践构成,其基本构架如右表2。

完善创业教育实训体系需要创造必要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如“虚拟公司”、创业园等,充分发挥校内实训作用;其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校外实践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等规章制度及实训跟踪考评等工作;第三,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创业实践目标、投入、过程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控制。

(四)建设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当包括专题研究队伍、课程讲师队伍和实操导师队伍等三大板块,他们都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应用型高校实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通过引进(包括专职和兼职)、转岗等途径,扩大创业教育师资规模,改善结构;二是要通过培训、国内外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素质和能力;三是要通过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发创业教育教师爱岗敬业热情,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五)构建和完善创业服务支持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包括分班授课、小组作业、模拟实训、个别指导、实操辅导、经验交流、考核评价和咨询服务等相互联系的多环节构成的全流程,因而需要一整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创业教育配套支持体系。应用型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学生创业策劃与咨询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政策和法务等服务,指导和帮助成功创业,激发学生创业思维和热情,并尽可能地将竞赛优秀成果推向应用端延伸,促进成果产业化等。

参考文献:

[1][]阿玛尔·毕海德,等著.创业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

[2]何丽.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和路径抉择[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8).

[3]沈晓敏.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大家,2010(3).

作者简介:李明珍(1962-),男,湖南永州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改革道路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