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
【摘要】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谈到的高校社会主义接班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本文试图将国际贸易学课程六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十九大”报告文件精神相结合,并配以六种教学方法,力图使《国际贸易》课程成为一门集专业知识、德育功能以及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发挥课堂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品德、技能和價值观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课程思政改革 出口管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国际贸易学》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了解国际贸易领域的诸多国际规则,以及客观、科学的看待和剖析国际贸易领域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从事国际经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
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谈到的高校社会主义接班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本文试图将国际贸易学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十九大”报告文件精神巧妙结合,让本课程成为一门集专业知识、德育功能以及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发挥课堂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品德、技能和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
实施方案:挖掘《国际贸易》课程内容中的每一个可以与“思政”挂钩的知识点,将专业理论知识、案例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挂钩,让课程内容散发出“思政”味,体现励志和爱国主义情怀,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契合十九大报告倡导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精神。
二、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第一,在出口管制相关内容阐述中,引入美国对华高科技管制的法规措施——ECCN制度内容,包括商品控制清单的ECCN出口分类号码,受控国家类型(D1为国家安全、D2为核技术、D3为生化武器、D4为导弹技术),受控产品和技术类型(生化武器CB1/2/3,核不扩散NP1、国家安全NS1/2、导弹技术MT1、地区稳定RS1/2、犯罪控制CC1/3),以及美国相关的其他配套法规。按照这一规定,我国属于D1/3/4类受控国家,很多我国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属于受控类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将多边贸易体制WTO组织的反倾销协议(GATT (1994) Article VI)与十九大精神“完善市场机制建设”相结合,结合国际市场遭遇反倾销的残酷现实,引出WTO“公平竞争”基本原则的要求,以及我国不同产业被认定为“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的现状,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争取在WTO组织中早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减少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将此部分内容与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联系。
第三,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十九大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在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静态和经济效应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不同地区与相关国家的在农业、旅游业、教育资源等领域存在的合作机遇。
第四,将约翰穆勒的国际交换比价理论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机结合,揭露价值创造的源泉以及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与劳动力在价值创造和利润分享方面的作用和公平性问题。
第五,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我国的高铁等项目的成功相结合,打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比较优势陷阱”),从动态、发展的宏观角度去看待我国的产业政策规划,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六,涉及中国劳动者到外国务工、劳工标准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到国外经营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经营的内容,通过案例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上述现象,将“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哲学观渗透其中,凸显当代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运用
本课程拟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
1、讲授式。例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国际贸易学的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都来自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采用了讲授的方式。
2、案例分析式。例如,关于劳动力和资本跨国际的流动相关的内容,搜集中国劳动者到外国务工,以及中国企业到国外经营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经营相关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中国劳动力到国外务工以及资本跨国际流动等问题。
3、问题讨论式。例如,在大国和小国实施关税的福利变化、美国的出口管制以及各国的歧视性政府采购采购等限制进出口贸易的措施等相关政策法规方面,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利弊讨论分析。
4、参与式教学法。例如,在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十九大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挖掘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在农业、旅游业、教育资源等领域存在的合作机遇。
5、启发式教学法。例如,在将约翰穆勒的国际交换比价理论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以“100000件衬衣换1架飞机”为例,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贸易的公平性问题。
6、参观教学法。例如,在鼓励出口的措施章节,涉及到地区开放形式有“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科学工业园区”等内容时,带领学生赴天津港保税区参观交流,实地考察这种鼓励出口措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