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

2019-03-20 00:35吕干良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性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吕干良

【摘要】语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稳定的学识、技法、能力、思维情感等,体现出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丰富内涵。但是现在语文学科教学开展效果不佳,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忽略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育就有很强的人文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人文性,以此发挥语文独有的实用性与育人性功能,为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人文性

前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巨大。我们国家也大力促进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是注重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以人文本,透过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文性的融合要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追求以人为本是一线语文教师的追求,它能够使我们的语文更富魅力与内涵,使文字与语言有血有肉,生动立体,带给语文生命。教师过度重视对语文工具性的教学,会造成课堂沉闷,偏重于语言与语法,失去了对于文章中美的鉴赏与情感共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且富有难度;相反,教师过度重视对于语文人文性的学习,则会使学生丧失对语言本身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实现二者的融合,我们才能够探视到语文本身的魅力,使语文更加完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母语的智慧与魅力所在,情感教育能够很好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一)人文性的融合还原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言反映着一个人的思维,蕴含着一个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思维方式。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文字作为重要载体的,它所承载的各類科学历史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思维、思想内涵以及审美情趣。它使得人的思维能力发展,使人在交流中获得了情感体验,提高了情商,陶冶了情操,这本身就是语文人文性工具性融合情感教育产生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优秀品质

语文的魔力之一是使一个人懂得说话之道,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让学生真正的“会说话”,除此之外,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学习其他学科就会越快,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性情得到熏陶,使学生拥有优良的品质,同时学生的审美、基础文化知识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学要本着“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的原则,使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要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让学生拥有更多争取岗位的优势。

(三)情感教育融合优化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在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需求下,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与美育的教育,实现了教师育人的最好效果,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

二、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材编排不合理,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影响

语文教材使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的语文教材选择与教材的编排不合理,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首先小学对于语文教材的选择上是较为混乱的,教材的选择权威性较低,学校更换教材的频率过快,造成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与学习不彻底,无法将教材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其次,教材内容的选定与结构编排不恰当。使学生语文学习更加困难,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低于学生学习水平,使教学效果不佳。就教材的内容来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缺乏新的时代特色与新的时代思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二)语文教学安排课时量较少,课时严重缩水

根据国家对于小学的教育大纲,每周语文的课时约为十二节,但在现实小学教学中,语文的课时却出现缩水现象。使语文课地位降低,语文教师课不饱和,甚至出现语文教师兼任其他学科的情况。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内容处理之间的矛盾

小学由于对于语文学科的忽视以及语文教材的频繁更换,使得教师教学的热情受挫,在没有深入研习教材的情况下开始对学生的授课,无法建立起教材中文章之间的联系,对于教材的重点也会把握不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投入的具体策略

(一)精心选择语文教材,创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我们的语文首先要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教材,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吸收教材中的精髓;其次,教师要具备开放的教学思维,使讲课过程中充满趣味,进行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活跃度。小学的学生思维十分的活跃,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的情境与感情,

(二)还原语文课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方面提升

小学要恢复语文学科正常的教学课时,使得语文教学开展全面开展,学校要对于语文必修课程教学重点进行精心选择,以确保学生语文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对于语文选修课程,小学要尽量实现对于学生美育与德育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方位提高,使学生在语文人文性下真正受益。首先语感培训是语文教学之本,王尚文先生强调:“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其次,发挥古诗词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古诗蕴含着古代文人的智慧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文学中最具人文性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古诗学习,学生可以领略自然山河之秀美,对古代历史了解更加清晰,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锻炼。

(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职业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其自身需要更加严格的督促自身不断的进步。第一,教师要对于国家社会的变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认识,用社会最新的思想武装自己,使语文教学更具时代特色,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文化,是自己的能力紧随时代而发展,学生才会更具创造性;第二,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职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案,用自己的耐心与认真为学生呈现一趟精彩的语文课,才能使学生受益于语文,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结语:小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剖析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坚持语文教学情感投入,从而更好的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青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祖国,2016(24):187.

[2]蔡小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速读旬刊,2016(10).

[3]魏丽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30.

猜你喜欢
人文性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