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03-20 00:35姜龙徐金铭赫兵元明浩周岚张振宇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

姜龙 徐金铭 赫兵 元明浩 周岚 张振宇

【摘要】针对《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从教师及学生展开三大点进行阐述,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课程更应该与时代接轨,让学生更加的了解研究发现,在分析问题之后给予建议。

【关键词】作物新品种 教学 改革

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这门课程是根据学科现实发展,结合人才需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资源的配置的一门农业类院校本(专)科学生研修的一门必修课。这类涉农生产专业课的特点在于通过统一性教育与差异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1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目前中国主流高校作物新品种选育教学过程中普遍与实际经验结合不紧密,大部分都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在用一段时间进行试验,导致同学们总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理论部分扎实,但是当与生产实践接合后,往往错误百出。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始终是面向实际操作的,始终与自身的经验离不开,这就要求同学过硬的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本领,也要求老师把课程教学的重点向实际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状况和教学目的,对教材进行调整,增加教材可理解性,将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交叉融合,以育种途径为主线,内容从简单到容易形成课堂体系,使学生能够结合主客观条件,采用相应的作物选育途径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2课程学习与互联网关联不契合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教学与学习的重要工具,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也应该利用好这一工具。互联网的资源丰富、多向、便捷、易取,尤其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改进,进而使学生提升资源的利用意识,这在我们的作物新品種选育技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3课程学习与国际研究主要发现脱轨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作物育种大国,但在创新型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上依旧有些欠缺,国际研究对我们的作物培育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种子生产类本(专)科生的学习来说,国际研究的主流方向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对此知之甚少,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不应该与国际研究主流方向脱轨。

2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教学探索思路

2.1教学过程应加强与实际操作的联系

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与实际的操作是不可分割的,这是我们在更好的教学方式探索的道路上重要的思路。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学习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要求学生交出有水平的作物、种子等实际的作品。对于实际性更苛刻的要求就更让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本领。实验室是采取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开放时间内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自行安排完成其实验内容。

2.2教学过程应增进互联网+的利用

当前本(专)科生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引进了互联网+,但对其利用并不广泛。多媒体教学近年来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图片、三维动画及视频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很好的理解和消化。使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更加贴切的明白国际现在农业包括我们这门专业的研究领域范围。将课程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大问题。老师应将引导学生,不能让学生在自己掌握的一点点理论知识中闭门造车。

2.3教学过程应联系国际研究

本(专)科生的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学习不应该闭门造车,国际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老师的教学过程应该引导学生多研读国际研究,增加其对于育种的兴趣。在实验课我们可以对国际研究的一些项目进行研究对比,让学生们自己去动手,去找相关的研究进行探讨,老师辅以一定的帮助,其次这也可以作为一个考察的项目,学生总是在老师的口中听到这样那样的研究,甚至于一些专业性的词语都了解的不够透彻,在授课中慢慢渗透这些内容,让学生们真身心的投入到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当中。

3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教学改进措施

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课程考核评分随意性很大,没有一套简洁功能性强的考核评分体系,大多数仅以学生参加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不能反映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及实际动手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笔者将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考核分成 5个部分进行打分:(1)实验操作技能占40%;(2)实验报告占 25%;(3)期末考试占 25%;(4)课堂提问占5%;(5)平时实验态度(根据出勤率)占 5%。所有考核中,实验操作技能分值最重,主要考查学生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这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这门课的改革评价内容与考核方法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4总结

总而言之,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需要我们各方面长时间的努力,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需要笔者以及广大教师竭尽全力的付出。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最新知识,不断地改革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到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改革中来,师生共同促进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华,穆平.农学类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1):119-120.

[2]刘鹏飞,蒋锋,刘冠明,等.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63-19864+19867.

[3]宋宇戴征堂.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72+81.

[4]卢碧霞,贺道华,陈越.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771-12772.

[5]魏薇,梁慧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06):141-143.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号:xjyB)。

作者简介:姜龙,1988年生,吉林长春人,讲师,农学博士,主要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及玉米育种的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