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研究

2019-03-20 00:35马晓琳王杨夏娃贺子桐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辽宁省

马晓琳 王杨夏娃 贺子桐

【摘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长期以来受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传统发展模式影响较深,实现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本文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机制和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辽宁省的创新基础条件,分析辽宁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优势和不足,设计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框架,为提出辽宁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关键词】辽宁省 科技创新基础 创新驱动战略

1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将科技视为创新的关键,将人才视为创新的根本,将教育视为创新的基础,将文化视为创新的灵魂,推进发展观念、机制体制、社会管理等全方位创新的重大选择、发展规划及策略。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是当前的必然选择。

2辽宁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矛盾

目前,辽宁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优化创新科技创新环境与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提升产业创新的质量与层次,增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竞争力,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辽宁省几十年来形成的非合理产业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构成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双重压力。从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单一指标比较来看,辽宁地区该比例仅高于西北地区,到 2017年,辽宁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远远落后于中南、华北、华东等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甚至是西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绊脚石”。从产业机构来看,重工业规模是轻工业规模的2倍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对全省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弱。

2.2创新动力和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辽宁省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具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各省和省内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等均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较大,新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支撑高端产业发展。从创新投入来看,虽然辽宁省创新投入较中西部地区具有微弱优势,但较东部发达省份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辽宁省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仅为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9%。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关键,但是当前辽宁地区虽然人才培养规模较大,但是产业人才较为匮乏,并且流失较为严重。不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流失严重,一些技能型员工也大量外流。

2.3资本市场不发达,资金短缺

辽宁地区多数企业还处于规模扩张的成长发展期,面临着“提质”与“增量”的双重任务。“提质”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研发出新的、高质量产品,淘汰旧的、处于市场饱和状态的低质量产品;“增量”就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在“提质增量”的转型升级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供给,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瓶颈。仅仅靠地方政府投资或者国家财政支持,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低,很难满足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金需求。资本市场不发达、层次与体系不健全是导致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资金短缺的重要因素。2017年,全国共有380家企业IPO过会,辽宁省仅有2家企业。截止2018年3月,全国共有上市公司3510家,辽宁省只有135家,占比3.8%。辽宁省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直接融资规模小,金融机构规模小。股权融资和证券化融资偏少,制約资本市场运作空间的拓展。金融创新不足制约资本市场,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4企业所有制不合理,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辽宁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受困于传统体制机制,同时又制约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之间缺乏市场推动的产业分工联系,国有企业技术优势内生化未形成溢出效应,难以带动产业链延长和市场细分。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发展较弱,民营企业多从事资源开发、房地产、生活服务业,或为国有大企业配套,依附性强,整体素质不高。

2.5体制与机制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

辽宁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传统的体制机制弊端。计划经济遗留导致市场与政府双轨制资源配置格局的低效率,市场经济发展不足导致辽宁地区产业发展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无力抵抗市场风险。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导致辽宁地区企业创新缺乏效率,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着种种制度障碍,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较为强势,导致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欠佳,进而影响企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与环境包括政府决策与运行机制。

3辽宁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

首先,借助辽宁省自身条件和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升辽宁省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辽宁省是资源大省、工业大省、劳动力充足,通过体制机制、组织和技术创新,巩固辽宁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医药制造业等产业的比较优势,扶持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即要依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依靠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依靠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形成,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保障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要正确认识政府、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政府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关系,准确定位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边界。还要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保障机制,紧紧围绕提高创新能力这条主线,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研发、管理、服务机制,推进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实行按项目进行基本科研支出核算和科技资源配置,彻底解决科技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第三,形成以企業为中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协同创新主体系统。各类组织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构建内生要素协同创新机制和外源创新主体协同建设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重点建立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形成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第四,创新资本要素的优化与融资保障。进一步推进省内企业上市工作,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宽的平台,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创新资本要素,为创新驱动提供融资保障。

最后,辽宁省一方面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开放、开拓、开明、勇于创新创新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行动保障。

4结语

辽宁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机遇,但由于受到自身劣势的制约,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辽宁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各种优势,努力克服自身劣势,有效实施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持续、稳步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冉清文.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辽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2):150-154.

[3]张志元,雷慧俊,周雪雪.创新驱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振兴[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2(01):88-98.

[4]郑文范,孙家成.论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4):41-44.

[5]葛莉,李天镇,陈静.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科学与管理,2016,36(05):10-14.

猜你喜欢
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善良的小熊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农田受旱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辽宁省包装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孤山、前所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今年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上涨约10%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