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文献综述

2019-03-20 00:35董莉利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增长

【摘要】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现象。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众多学者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丰富了EKC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主要梳理、总结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实证研究现状。

【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EKC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冲突日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以来,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以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献梳理。

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

针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增长极限说”,认为要保护环境资源就必须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Beckerma认为促进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保护环境资源的有效手段。1980年,鉴于Kuznets提出的库兹涅茨假说,即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倒U型”曲线关系,Grossman认为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着类似关系,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首次验证了二者的长期关系呈“倒U型”。Panayotou于1993年进一步通过实证证明了上述观点,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并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解释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学着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了EKC形成的影响机制,大大丰富了EKC的理论研究,主要有:

经济结构。Grossma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经济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资源投入越来越多,而产出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活动副产品——污染的增长,使得环境恶化;同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以能源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使得环境质量改善。

市场机制。Thampapilla认为经济增长导使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致使其价格上涨,迫使企业减少原料消耗来降低成本。同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参与者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如银行拒绝贷款给非环保企业、公众选择购买绿色企业的产品等,外部对企业施加的压力对维持或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求者偏好变化。Manuelli指出一个经济在变富的过程中,其成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量会急剧上升,从而改变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O-Sung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当经济个体的效用中环境舒适度对物质消费的边际替代弹性大于1时,会出现EKC中环境质量改善的阶段。

国际贸易。Lopez等人认为污染会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从高收入国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使发达国家环境质量好转,使之进入倒U曲线的下降段,同时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而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段。

国家政策。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将加大环境投资并强化环境监管,这将产生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效应。据此,一些学者认为EKC关系下降段的出现,不是收入增加的结果,而是由于政府环境政策的正确实施。

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检验

3.1 国外相关实证检验

Wajahat Ali(2017)实证分析了1971-2012 年间马来西亚EKC的存在,在EKC框架内实证考察了人均实际GDP、金融发展、贸易开放度、外国直接投资和能源消耗对CO2排放量的影響。Amran Md.Raslia等人(2018)基于36个发达、发展中国家1995-2013年的N2O、CO2排放量和实际GDP,对EKC的三种不同形式(新有毒物、底层竞争和“修正的”EKC)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小二乘MM估计的结果证实了N2O排放符合“底部竞争”假说,而CO2排放符合“修正的”EKC假设。

3.2 国内相关实证检验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EKC时大多以工业污染“三废”为环境污染指标,如李鹏涛(2017)采用我国31省环境经济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废水、废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均呈“倒U型”,拐点分别出现在人均收入2.7、8.8万元左右;朱冉等人(2018)以1997—2015年成都市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人均GDP为基础,研究发现:工业废水排放量于与人均GDP之间呈线性关系并以较大速率下降,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关系,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人均GDP之间呈倒“U”型关系。

还有学者从CO2角度对EKC假说进行了检验,如杜立民(2010)估算了我国1995—2007年29省CO2排放量,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结果发现人均CO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呈“倒U型”趋势;田伟和谢丹(2017)选用1998-2012年我国农业人均CO2排放量与人均GNP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从其相关关系出发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符合EKC假说。

4 结语

从以上学者对EKC的研究可以发现:(1)选取特定的研究指标和研究方法,可以从理论、实证两方面解释和验证EKC的存在及存在的合理性;(2)除了经济发展会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改变,经济结构、市场机制、需求者偏好变化、国际贸易和政府政策等因素也会影响EKC的形成;(3)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演变趋势,从而为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政策。

参考文献:

[1]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2):62-67.

[2]李鹏涛.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S1):22-24.

[3]朱冉,赵梦真,薛俊波.产业转移、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来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8,34(07):68-73.

作者简介:董莉利(1992.11),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硕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经济增长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