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9-03-20 00:35张祎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对策

张祎

【摘要】和谐对于独生子女成长将会起到改善、促进、提高的作用。和谐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教育,对独生子女生存、成长影响重大。在和谐的家庭和社会中,他们的快乐,影响其一生,终身受用。

【关键词】独生子女 社会问题 原因 对策

一、独生子女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1.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这是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他们缺乏独立意识,懒惰,特别的依赖于别人,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铺床叠被,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的孩子甚至在家連碗都没有洗过,独立生活能力非常的差。

2.一切以自我表现为中心,任性、专横

在独生子女的心中,以为自己就是家里的太阳,谁都要听他的,自己可以一味的支配别人。任性、专横是很多独生子女的表现,一点小事没有顺着自己,就大发脾气。

3.缺乏谦虚、谦让、节约、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美德

在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能看到中国优良传统美德的影子,他们在家受宠惯了,什么事情都得依着他们,从来都不会主动去让着别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占为已有,他们只知道一味的想着自己的利益。学校里孩子之间攀比现象严重,比穿比吃,甚至讲名牌,讲排场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很少考虑助人为乐、谦虚等美德。

4.胆小、孤僻,社会适应能力差

很多独生子女胆小、孤僻,不敢也不能很好的去和别人进行交往。在新接触一个新环境中往往适应不过来或是适应的很慢。举一个例子,某某学生被某所名牌大学所录取,该生上大学后竟由于适应不了新的环境,闹着要回家。

二、独生子女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且这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加激烈。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处在伊甸园中的大学生的平静心理,特别冲击着那些自始自终都在“保护伞”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当他们遇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评奖的落选等现实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自暴自弃,盲目混日子;或临阵退缩,申请退学而逃之夭夭…

2.家庭因素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给予其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

3.教育因素

进入高中或大学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三、解决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的对策

1.及早教育,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

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纠正独生子女的普遍问题,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人民对独生子女教育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早教育,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的品质,独生子女的社会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改变观念,教育要严爱结合

家长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良好和正确的教育观,转变自己的保姆地位,在子女的教育上不要过分的溺爱,一味的包办代替。要注意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和爱的结合要恰当要注意培养子女的自食其力的意识和能力。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3.掌握情况,培养良好的心态

家长要了解子女的情绪变化,了解子女目前的想法和心理状况,这对家长开展相应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一些成功教育子女的例子都可以看出家长非常重视了解自己的子女,这些家长们会花很多时间与子女交流,与学校老师交流,及时获取子女各个方面的信息,哪怕是细小的异常,也能很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教育。所以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和心思了解自己子女的各个方面,当发现子女情绪有异常时,及早纠正帮助子女增加认识,及早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学会融合,父母担当起责任

要融合就必须与孩子建立起寓亲情于教育培养之中的关系,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多给孩子更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地组织独生子女父母进入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区,接受培训和指导,让独生子女父母有更多的便利履行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职责。

5.家庭与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环境

和谐对于独生子女成长将会起到改善、促进、提高的作用。和谐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教育,对独生子女生存、成长影响重大。在和谐的家庭和社会中,他们的快乐,影响其一生,终身受用。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