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下如何做好文化产业单位入统工作

2019-03-27 01:07付新民
现代企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分类单位

付新民

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主要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的经济活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既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又是一个经济硬指标。在不断丰富满足人民文化需要,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促进GD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调整:从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的转变,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符合中国生产力快速跃升的国情,更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统计保障,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2018年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分类标准是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前提,文化企业入统是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基础。新分类标准下,做好文化企业入统工作意义重大。

一、分类标准修订的背景意义

改革开放的40年,伴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7年的4.29%,占比逐年提高,對GDP增量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统计,准确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态、趋势,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为促进其积极健康发展,成为各级统计部门面临的课题。

2004年,为规范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产业统计,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以及国务院文化有关部门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研究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首次明确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层次、内涵和外延,为启动和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2年,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国家统计局参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2009》,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分类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使分类更加切合发展需要。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文化新业态如网络教育培训、影视制作、游戏娱乐、手机APP等不断涌现并迅猛发展,日益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正保远程教育、中大网校等大型教育机构已成功挂牌上市,“抖音APP”下载量已跃居全球第一,日播放量超过10亿,各类中小文化企业凭借自身流量优势,灵活的机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理所应当把这些新业态及时纳入统计范围。2017年6月30日,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正式颁布实施。作为派生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客观上需要根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修订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2018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文化管理需要和可操作性,与国际分类标准相衔接的原则,新修订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为反映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提供标准分类依据,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供专业统计服务。

二、分类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

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是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基础上,依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修订形成的。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比,修订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设了分类编码,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01-09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4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46个小类,层次和编码简洁明了。二是新增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新纳入互联网+新业态,其中包括了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航空服务观光旅游、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文化设备和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等文化新业态。三是重点调整了分类的类别结构。分类的修订吸收借鉴了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成果,更加突出了文化核心领域内容,体现了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类别结构设置符合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管理的现实需要和认知习惯。

三、文化产业单位的入统流程

按照国家统计局“先入库、后出数”的统计原则,新注册的法人企业均须到当地统计部门进行入库申报。由申报单位如实填报《基本单位情况表》、提供所需手续,然后经统计部门现场确认后,方可进入统计局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般存在跨行业经营、多种经营等情况。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规定,企业的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首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文化产业企业。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规定,文化产业按行业划分为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零业和文化产品服务业,(以上简称为“三上”文化产业单位),各行业划分标准不同。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企业是指年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品制造企业;限额以上文化产品批零业是指年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品批发企业年主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产品零售企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企业是指年末从业人员50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其中,文化、体育、娱乐执行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标准)。对于已经被认定为文化企业的法人单位,若达到“三上”文化产业单位入统标准,需在每年的最后2月分两批向当地县级统计机构进行申报,并提交审核材料,不同行业所需资料不同,包括营业执照、损益表、职工花名册和工资表等。最后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逐级审批确定是否可转为“三上”企业。

四、推动单位入统的工作措施

做好文化产业单位入统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单位认定,全面增强基层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1.转换经营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激励作用。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径更清晰。要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促使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巩固扩大市场,增加营业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时,要“扶上马、送一程”,在贷款、税收等给予一定的政策,为实现改制的企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深入研究掌握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内在规律,创新外部政策环境,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市场发展新动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大力实施“互联网+”“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以竞争促活力、带发展,促进规模以下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有效增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经营主体,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良性发展格局。

3.积极学习吃透标准,及时开展业务培训。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和规范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国统字〔2018〕58号)各项,要求积极学习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全面学习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规定,以国家文化产业统计角度,坚持以文化属性定向定位,继续统一使用文化产业概念,不宜简单以新概念代替文化产业概念、自行扩大统计口径。及时举办文化产业业务培训,采取会议研讨、方法培训、实务操作等各种形式,强化文化产业统计业务培训,充分认识此次分类修订的重要意义,熟悉新的行业分类方法和类别结构,掌握行业类别调整内容和代码,严格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执行文化产业定义、范围和编码等国家标准,不折不扣地执行统计方法制度,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新增“四上”企业和培育企业在行业发展、经营管理、财会、税务、统计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

4.专业部门协调配合,精准认定推进入统。对于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统计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及时、主动为企业服务,指导企业尽快完善申报资料,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实地核查和审核上报,保证企业及时入统。在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中,积极开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核查,对各调查对象的单位名称、行业代码、主要业务活动等指标进行重点审核,摸清是否具有文化产业属性。同时,注重发挥部门优势推动入统工作,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动,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推进文化企业入统。

5.借力经普摸清家底,夯实统计工作根基。根据《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8年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包括教育卫生、体育、娱乐和文化产业,对摸清我国最新家底和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要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契机,全面摸清家底,对文化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数量和经营情况进行彻底清查,并做好文化产业单位认定工作,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办公室)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分类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分类算一算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协办单位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