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机及监管

2019-03-27 01:07闻吉尔
现代企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股票利润企业

闻吉尔

自90年代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逐渐从小到大。截止2018年9月19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总数已经达到了3563家,总市值为473947亿元。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频频进行利润操纵,破坏证券市场秩序。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利润操纵行为不仅影响到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办法,对加强证券市场管理、极大程度上减少利润操纵的可能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动机

1.上市公司保壳的需要。一般来说,被标记为ST股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保壳动机,而利润操纵又属于效率最高的几种保壳途径之一。自1998年至今,沪深交易所宣称:当上市公司被发现其财务等相关情况出现异常时,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将被交易所进行特殊处理。

如果上市公司有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的记录,与其公司相关的股票将被暂时禁止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该公司也陷入可能被摘牌的窘境。在这种情形之下,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还是其大于10%的企业,想要拥有配股资格或是抬高股价,就极有可能为了实现该目标对各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来达到证监会的各类要求,并实现提高股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等目的。

2.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需要。上市公司增发股票获得融资后,可将新收的资金用于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投资新型项目等方面,这样才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但上市公司只有在满足相关条件时才可以增发股票,首先是该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其次应该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且会计基础工作达到规范,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等一系列条件。

一旦上市公司资金紧张,需求融资来扩大业务范围,则极有可能为增发股票进行恶性的利润操纵。但考虑到进行利润操纵的上市公司本身盈利能力不高,融资后不一定能获得收益,当上市公司经营不佳时广大投资者将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3.上市公司经营者绩效考核需求。现代企业制度下,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紧密关联的。为了妥善领导在年初制定的任务,经营者常常进行利润操纵。

一家公司的经营情况主要参考相关财务指标,如资产净利率、存货周转率等。因此在考核企业管理人员在本年度的业绩时,也会经常参考这些财务数据,其中大多数关键指标的计算都以营业利润为基础。以上所述皆为内部考核方式,此外,还存在着外部考核。外部考核可以通过行业排名衡量,也是以销售总额或利润为主要依据的。为了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塑造管理有序、业绩超前的良好形象,上市公司强迫会计人员粉饰经营业绩。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

1.利用会计手段操纵。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整利润是上市公司的常用手段之一。上市公司为虚增利润,常在本年期末时,临时确认大额非经常性损益。有些企业经营不善时,营业外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却能使他们扭亏为盈。例如,在年末增加一笔或多笔非主营业务收入,以虚增利润;又或是以谨慎性原则的名义,不计、少计或多计或有负债来进行利润操纵。

此外,有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保持企业盈利水平或出于配股的需要,在公司面临亏损时,利用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以优质资产交换不良资产,改变当期损益。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润操纵,将剔除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使上市公司当年便能扭亏为盈。更有甚者,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前,从原始单据到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进行一系列的伪造,来保障其“真实性”。

2.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当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就使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地位上的不平等进行有利于自身的关联方交易,继而完成利润操纵。上市公司对利润进行调整惯用的关联交易手段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有:利用关联购销业务操纵利润,暂时解除关联方关系以操纵利润,转嫁费用以调节本年利润。

如在关联购销的业务中,上市公司可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其母公司进行采购,而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却以协议价格或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成功把利润转移到股份制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

3.利用政府政策进行操纵。一般来讲,为实现各类政策目标,当地政府都不愿意失去宝贵的上市公司资源。因此当上市公司出现无法增发股票或面临退市的威胁时,地方政府经常提供政府补助来保证其正常经营。常见的支持政策有政策优惠、核准提价、财政补贴。

政策优惠包括当地政府施行的减免税政策,以及为其他缘由返还企业已缴的税款。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也可能将土地以较低价格出售给上市公司,降低其相关成本。又或者是为使企业提高销售额,地方政府允许企业提高售价。虽然销售额增加了,却多少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此外,当上市公司面临亏损、达不到配股条件时,地方政府也会通过财政补贴、减免所得税等方式提供支持。

三、监管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举措与建议

1.严格执行并完善新会计准则。长久以来,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利润操纵行为,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我国当前的会计制度体系并不健全,立法速度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速度,这属于法律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从而出现某些现存的业务没有一个统一的考察标准,甚至某些经济活动 “无法可依”的现象。其弹性之大,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性。为避免上述情况,应当以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并不断完善会计准则的,提高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们应不断总结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并结合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修缮,尽可能缩小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

2.实现股票发行价格市场化。为有效避免承销商与上市公司勾结,故意抬高股票发行价格,我们应实现股票发行价格的市场化。在发现股票前,可以先对发行价格评估一个可行合理的的区间,再经过各类投资者的询价、推荐、路演等形式,根据市场的真实情况确定股票的发行价格进行。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得股票发行价格的公开化、透明化。

3.完善上市退市机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实行的《证券法》中,针对上市、退市及配股都提出了较高的盈利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政策中的对盈利要求硬性规定,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利润操纵的参考标准,也未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水准差异。

因此,盈利指标不应成为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考核标准,而应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从盈利、现金流、偿债能力、内部控制多方面综合考量上市公司运营的稳健性及前景状况,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有整体的认知,再给予其上市或配股的资格,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利润操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企业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保证利润的质量。

近年来,包括万福生科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因利润操纵被证监会勒令停牌调查。本文从利润操纵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审计失败相关理论入手,明确界定了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的概念。并了解了上市公司恶性利润操纵的手段及危害,指出了当前我国上市企业操纵利润问题的严峻性。结合各类著作文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内外部动机:企业内部方面由于保壳的需要、增发股票的需要、经营者绩效考核需求、避税需求、规避法律责任的需求;企业外部方面由于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股票发行价格固定化、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不完善、对利润操纵的约束机制不健全、政府及中介机构的利益驱使;在外部因素每一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严格执行并完善新会计准则、实现股票发行价格市場化、完善上市退市机制、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及约束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股票利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观念新 利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