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汇聚丰都新动能

2019-09-10 07:22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丰都生态

袁麒麟

作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区,丰都素以“鬼城”名扬天下,其山山水水极具妩媚与灵气。4个国家4A级景区和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丰都庙会”,个个声名远扬。

丰都作为重庆主城連接渝东北和渝东南的战略轴心城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始终用开放性的决策视野谋求自身的转型突围,在这片热土上掀起了一场从发展方式、城市形态到乡村振兴等的深度变革。

“两地”“两高”的丰都实践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生态敏感区,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赋予丰都的重大使命。丰都及时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要求,通过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丰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创造高品质生活。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丰都,正是丰都对应“两地”“两高”目标的创新思维,也是丰都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迫切愿望。

良好的生态是丰都最强的优势、最好的资源和最大的本钱。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丰都的首要任务。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的战略诉求,丰都通过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层层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把生态环境做优、优势产业做强、城乡建设做美、民生工作做实。

严格管控生态空间,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丰都的关键核心。深谙这一道理的丰都人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法治手段和市场手段,加快构建以长江、龙河、渠(碧)溪河三大水系生态涵养带和武陵山山系生态屏障为骨架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国土绿化行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为此,丰都出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副总指挥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对左岸右岸、上游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等,进行全方位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确保生态环保全域无死角。

在丰都决策者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是基于这样的执政理念,一系列大手笔的环境保卫战随即展开。通过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打好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打好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和田园风光。这一系列的环保组合拳,旨在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住宜居环境。

为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丰都在脱贫摘帽之后仍没半点松懈,而是通过精准帮扶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大病集中救治、突出问题整改、控辍保学、内生动力激发、基层组织整顿、工作作风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和财产收益、资本收益、股权收益、工资收益等长效利益联结机制,让老百姓实现持续稳定致富。

2018年,丰都共实施危旧房改造3.6万余户,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45家,完成44个行政村污水处理站建设、39座水电站生态基流整治,新增营造林26.6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山清水秀的诗意山水,正在成为美丽丰都的真实写照。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作为一个生态与农业并重的农业大县,绿色是丰都产业经济的生命底色。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引领下,丰都用生态保护倒逼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走出了一条工业立柱、农业夯基、旅游靓牌、生态铸魂的特色产业之路。

打开丰都的产业经济版图,一个以“一心两极三带”为核心载体的产业引擎清晰可见。即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集中发展生态工业、商贸流通等城市经济,以长江为界发展“南旅”“北农”两个经济增长极和沿长江、渠(碧)溪河、龙河流域三个农工旅复合经济带。

在县城规划区,以低碳和环保为主线的绿色工业,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引擎。为推动产业升级,丰都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发展,不断转换发展动能、优化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新能源、食品加工、机电、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化建筑等新兴产业正在强势崛起。国家级龙头企业恒都农业集团建成10条智能化精深加工线,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建成5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值超50亿元。2018年,全县共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6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

在长江北岸,以肉牛为重点的“1+6+X”高效农业,成为丰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1+6+X”分别是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鲜肉进口、精深加工、粪污利用”的肉牛全产业链,榨菜、笋竹、红心柚、烤烟、花椒、龙眼等六大特色产业和以德青源、华裕农科等项目为代表的种养殖业。作为全国首个商品活畜进口承接地,丰都现有肉牛存栏17万头,每年向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活牛或冰鲜牛肉20万头当量。在特色产业方面,全县共发展榨菜20万亩、笋竹15万亩、红心柚7.5万亩、花椒6.5万亩、烤烟10万担、龙眼3万亩、木本油料10万亩、中药材3.9万亩、干果1万亩。成功打造牛肉、榨菜、藠头3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牛肉)。

旅游是丰都经济的重头戏,为打造丰都旅游升级版,丰都坚持文化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两条腿走路。在长江以南的旅游资源密集地区,不断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加快名山和南天湖等景区提档升级,与中铁开投集团合作投资逾200亿元打造的轨道交通和特色旅游小镇也在快速推进。2018年1至10月,全县旅游收入达到73.7亿元。

如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已成为丰都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生态经济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中铁、杭州新天地、颐高集团、重庆农投集团等行业巨头纷纷与丰都签订合作协议,累计签约项目57个、合同引资243.43亿元。2018年1至9月,丰都实现GDP166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市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2元、增长10.9%,增速居渝东北第二;税收收入15.5亿元,增长32.6%,增速居全市第六。

江海直达走进“一带一路”

丰都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县,“铁公水”的立体交通体系,不仅让丰都实现了“1小时重庆、4小时武汉、7小时上海”,也与“一带一路”实现了深度融合。

丰都向西,可通过沪渝南线高速公路(G50s)连接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和南彭公路物流基地,連通中欧班列(重庆)和重庆—东盟等国际大通道;向东,通过渝西高铁、渝利铁路、沿江货运专线铁路、银百高速、沿江高速北线和万忠高速连接上海、宁波等国际港口,辐射长江经济带;向北,通过垫武高速、襄渝—渝利—怀化铁路连接四川、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通过垫武高速、襄渝—垫丰武铁路和丁庄—南天湖—黔江铁路连接湖南、贵州、广东等省,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被列入国家“十三五”一类口岸建设规划的丰都港,让丰都实现了与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丰都港一类口岸占地面积569亩,使用岸线804米,总投资1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建成5000吨级澳牛和多用途泊位各一个,建成集装箱堆场10万平方米、流动机械库2000平方米、办公楼4000平方米。总投资达6.8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作为重庆市九大重点港口之一的丰都港,丰都一类水运口岸是江海直达运输体系的重要平台,可畅通直达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江海运输路线。作为我国承接澳牛进口重要水运口岸和武陵山区通江达海贸易口岸和水上物流基地的丰都港建成后,渝东南、川东、鄂西、湘西及黔东北地区物资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直接出口,从而推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

目前,丰都正依托国家一类口岸,打造以“港口建设组团、水天坪产业加工组团、城镇发展组团”为主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江海直达为特征,以口岸经济体系为基础的国家水运口岸改革开放试验区、开放建设示范区和经济功能延伸区,这对完善放大重庆口岸开放体系功能、降低物流成本、增强重庆外贸集聚辐射功能、带动三峡库区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山清水秀美丽丰都战略的纵深演进,丰都这片诗意山水的独特魅力正在全面释放。在独立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18》榜单中,丰都成功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名第55位。

图片/丰都县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丰都生态
构建美丽丰都 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丰都,不负好春光
丰都县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第20届重庆丰都庙会游客众多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