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学报》2019年总目录索引

2019-11-13 07:1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2期

法学

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关于人工智能的刑法学思考 赵秉志, 詹奇玮(01)

现代科技背景下生命支配权之理论审视与制度构建——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之生命权立法的完善 周平, 严永和(01)

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研究——从2018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2款切入 董坤(01)

网络环境下诽谤罪主观要素认定标准探究 李川(02)

论我国司法改革中初任法官选任制度的完善——以广东省试点改革为视角 方斯远(02)

论法社会学对法学的贡献——一个古老遗产分配案引发的法哲学反思 泮伟江(02)

唐宋继承制度与古罗马继承制度的比较研究 张淑雯(02)

诉讼爆炸与法院应对 陈卫东(03)

中国与东南亚反洗钱多边合作机制构建 李春(03)

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路径 宋朝武, 罗曼(03)

金融与实业分离原则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李敏(03)

信托合同与委托合同的比较 王利明(04)

依比例原则使商业决策尊重人权 李飞(04)

股东优先购买权之可侵害性探析 朱晓娟(04)

通航战略背景下低空空域权法律属性研究 高志宏(05)

新型人格财产权确立及制度构造 郭少飞(05)

增值税纳税人抵扣权之保障 任宛立(05)

论智能武器法律挑战的伦理应对——“道德准则嵌入”方案的合法性探讨 陈聪(05)

民法典编纂中的土地权利体系再构造——“三权分置”理论的逻辑展开 席志国(06)

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典的经验及当代启示 周名峰(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论纲 钟瑞栋(06)

论量刑情节对追诉时效的影响 郝川(06)

信息革命下犯罪的多主体协同治理——以节点治理理论为框架 裴炜(06)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问题探讨——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七百七十九条为对象 柳经纬(07)

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概念之证成 熊静波(07)

《预算法》视阙下政府性基金的法律规制 岳红举(07)

金融正义视阈中的我国普惠金融立体规制研究 原凯(07)

社会主要矛盾变迁与新时代行政法治的发展 陈国栋(08)

论人格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定解除——兼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八百零二、八百零三条 廖焕国(08)

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之法律风险承担 王灏(08)

大数据视野下公众环境信息享益权探究 方印(08)

生态修复的法律界定及目标 陈红梅(08)

密码技术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王炳(09)

论智能投顾技术性风险的制度防范 蒋辉宇(09)

市场操纵的规范解构和分析框架维度构建 张超, 甘培忠(09)

监察调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范分析 艾明(10)

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刑事诉讼法》颁布40周年之际 卞建林, 谢澍(10)

与立法相伴前行:七十年来的婚姻家庭法学研究 薛宁兰(10)

新中国涉海法治70年的发展、特点与应然取向 马得懿(11)

区域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 吴贤静(11)

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展开 朱炳成(11)

中国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一方“个人债务”的补偿立法研究 张学军(12)

法律规范冲突的法院审查及其协同机制 梁洪霞(12)

论商标质量的法学定义与法律引导 谢晴川(12)

区域示范法:作为湾区民商事法律冲突解决路径的追问 荆洪文(12)

经济·管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退休资产分配及收益决策 王云多(01)

企业如何从集聚经济中获益?——企业家的作用 张萃(01)

行政管制IPO对投资者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臧学众, 黎文靖(01)

制度环境、外包能力与绩效提升 朱福林(02)

基于基因结构的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从“零和竞争”到“正和竞争” 许明(02)

农产品价格的冲击与物价的稳定:基于断点联动识别的实证分析 吴贾, 李标(03)

后工业社会乡村匠人复兴实证考察——顺德绣娘的“匠人化”要素初探 潘墨涛, 汤蕤蔓(03)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的创新路径与立法保障——以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创新为视角 曹晓路, 王崇敏(04)

劳工标准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 徐孝新, 刘戒骄(04)

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的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张华(04)

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促进还是抑制?——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分析 毛建辉, 苏冬蔚(05)

在线冲动购买欲望的形成:基于社会化商务的实证研究 张爽, 魏明侠(05)

“一带一路”与广东地缘经济功能重塑 蔡立辉, 梁钢华(06)

新三板企业股票流动性是否抑制了技术创新?——基于委托代理问题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实证与解读 杜金岷, 任玎(06)

策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决策的“三圈模型”:一个概念性框架 陈贵梧(06)

国家建构、国家建设与行政国家 任剑涛(07)

政府结构与党政关系 竺乾威(07)

党政体制下的中国行政国家建设:特色与路向 颜昌武(07)

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态消费效应 张龙, 刘金全(07)

非定型治理:经济发达镇公共职数配置的异质性趋向 徐刚(08)

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冲突分析——以黑龙江省K县为例 林彤, 宋戈(08)

住房公积金的属性争论与再思考 陈峰(09)

消费者的自我聚焦状态对产品审美评价的影响研究 黄赞, 王新新(09)

外部获得专利能促进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吗? 于健南(09)

南方家庭农场经营类型、效率异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Bootstrap的估计 张朝华(10)

全面关系流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区游憩冲击管理——以广东丹霞山景区为例 刘志宏, 殷进(10)

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机制——基于家庭与市场互动的视角 张曦(10)

何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基于广州市精神卫生服务的个案研究 宁超, 郭小聪(11)

初探澳门中央公积金的政策特征与保障效果 赖伟良(11)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集聚的影响——基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比较研究 樊兰(11)

社区社会组织与非户籍常住人口的社会融入——基于Z市S社区的个案研究 刘祖云, 彭灵灵(12)

服务仪式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卫海英, 毛立静(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的影响 李可爱(12)

文学

由“饮食”而“历史”——从《北鸢》谈起 葛亮(01)

历史到文化的辩证互动——从《北鸢》看葛亮的小说创作 艾尤(01)

杨子荣图像志研究 张节末, 陆颖(02)

《荷马史诗》中的器物叙述 林蔚轩, 闫月珍(02)

陈映真的中国情感与中国立场 李勇(03)

乡土的表述 永远的秦腔——贾平凹小说《秦腔》的人类学解读 彭兆荣, 杨娇娇(04)

文学想象与地域民俗认同的构拟——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中国红学文化之乡”构筑的思考 毛巧晖(04)

文学经典重塑乡土景观——以川端康成《雪国》为例 张颖(04)

中国网络小说的架构模式与文学性问题 刘帅池, 张福贵(05)

“经典边界”的移动——论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和经典化 林俊敏(05)

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 颜敏(06)

中国诗学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刘若愚境界论的建构路径及其诗学意义 朱巧云(06)

启蒙没有也不可能被救亡压倒——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与救亡 高旭东, 李屹(07)

从“我”到“我们”——对“五四文学”转向“革命文学”的深度思考 宋剑华(07)

美国汉学之于比较文学的意义——以美国《文心雕龙》研究为例 冯斯我(07)

论空灵境界之诗学特征 张海沙, 侯本塔(08)

程抱一的文化对话诗学 张重岗(08)

道家美学的现代境遇与意义生发 刘绍瑾(09)

《山海经》永生审美意象研究 罗筠筠, 李洁琼(09)

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彭贵昌(10)

女性视点、学术经验与海外华侨华人纪录电影——《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导演魏时煜访谈 蒋励, 魏时煜(10)

《文心雕龙》的“双叠”论 戚悦, 孙明君(11)

《金瓶梅》与《红楼梦》窥听叙事比较论 史小军, 王舒欣(11)

“钧术”、“治术”与“道术”——“作赋以讽”与宋玉《钧赋》的创作 邓国均(12)

利奥塔的“去合法化”理论——对“自反性现代化”的一种哲学表达 马骁远(12)

历史

华人移民在美国加州的农业生产及其与当地环境的双向形塑(1860—1920) 刘晓卉Christof Mauch(01)

清末民初闽东民间婚书的演变及原因初探——以新发现民间婚书为中心 周正庆(02)

《沿途日记》与吴禄贞西北考察 聂红萍(02)

晚清澳门军火走私贸易问题探析 宋纤, 魏明孔(03)

近代澳门财政转型、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兴起 赵殿红, 赵新良(03)

论事例在完善明代典例法律体系中的功能 杨一凡(04)

明成化禁僭奢条例变化研究 黄学涛(04)

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 燕红忠, 李裕威(05)

权贵内争与辛亥滦州兵谏——吴禄贞之死新探 朱文亮(05)

《庄子·大宗师》札记三则——“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朝彻”和“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 丁四新(06)

论韩非“君道论”的内在矛盾 乔健, 王宏强(06)

地方意识与区域政局——以护法运动时期粤军“援闽”之役为例 陈默(07)

人与自然的共业: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湖田围垦的兴盛与衰败 刘志刚(07)

明成化时期海洋走私贸易研究——基于条例考察 刘正刚(08)

帕提亚时期丝路西段交通路线考述 王三三(08)

明代寺院经济研究——以南京八大寺公田租税纠纷与诉讼为中心的考察 何孝荣(09)

欧战后国学倡导者对国学魅力的再审视 曾光光(09)

从“以政立教”到“以教导政”——从经曲之辨看汉、宋礼学的秩序理路嬗变 李旭(10)

《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日志原本,1804—1806》中的西部镜像、扩张话语与帝国意识 贾莹(10)

明代藏僧在内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意义 朱丽霞(11)

《孟子》“述仲尼之意”解 魏衍华(11)

中央红军南雄水口战役若干史实探讨 张晓辉(12)

清代内务府审判中的成案适用研究 张剑虹(12)

新闻与传播

开山创业:上海时期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研究 邓绍根(01)

超越“工具论”:中国共产党办报事业发展逻辑的历史考察 陈龙(09)

国际关系

文化互动与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马建春, 徐虹(05)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际教育援助 陈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