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英
要搞好课堂教学,除了先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以外,还要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如果讲课时声调平直且无节奏,用词贫乏且不生动,语言啰唆且不简洁,效果自然不好。
课程的内容虽然要通过模型、挂图、板书、实物等来进行具体表达,但教师的语言起着主要的作用。因为挂图、模型演示也都要通过语言加以说明的。因此,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
教师上课的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讲课中要尽量使用优美、准确的词句。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讲透教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每一位教师,不管担任什么课程,都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发展学生的语言技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在运用教学语言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语言要准确、精练。教师讲得精练,学生就容易体会到要领,注意力也比较集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起课来,往往并不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是不慌不忙,“弹”无虚发。但是要做到语言精练并不容易,在备课时必须逐字逐句地去思考和推敲,要斟酌再三、精益求精。同时,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是达到语言精练的重要条件。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提炼出精美的内容,才能做到“言简意深”“画龙点睛”,才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其次,逻辑性要强。在讲课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面讲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而后面所讲的内容又都是前面内容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理解才会深刻,记忆才会牢固。
第三,生动活泼、抑扬顿挫。在讲课时,如果恰当地运用比喻,适当地联系实际,引用诗歌、谚语等,都可以使讲课生动而活泼。巧妙、新鲜、形象贴切的比喻,会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能把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例如:笔者在讲轴对称图形时,用自己的两只手来说明对称性问题;在讲对顶角时,用教具演示两直线相交,不管相交的情况如何,对顶角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兴趣倍增。
第四,语言要幽默。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就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教学质量高低与教学语言是否幽默和生动有很重要的关系。如果讲课时语言平淡无味,声调平直无节奏,就不会收到太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只有这样讲起课来自然就会五彩缤纷;如果知识贫乏,也就不存在什么幽默可言了。总而言之,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調笑逗乐,插科打诨,就只会给学生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第五,快慢适度、留有余地。教学效果不好,不仅表现在讲课的方式上,它还表现在讲课的速度上。讲课时必须给学生留下思索、联想的余地,使学生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再好的讲授也必须有品味的空隙。因为,听讲不是简单地“接受”,它需要有一个“悟”的过程。间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开始或深化。如果只是“跑马观花”式的一闪而过,就会使学生有如同“梦中获宝,得而复失”的感觉。
第六,通俗易懂。要做到通俗易懂,就要用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不易理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把内容讲得形象、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例如,笔者在向学生讲授中心对称图形时,以汽车的车轮为例子进行讲解;在讲授抛物线时,以彩虹为例来展开学习。
以上所谈,仅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当然,学无止境,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改进教学亦无止境。我们应该根据青少年认识事物的特点,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努力地将传授的知识,用确切的事实、浅显易懂的道理、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既平易又不流于肤浅,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以便于学生真正地学懂、学透。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一定能使教学的语言更具有艺术魅力。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职业,无愧我们的学生。